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sleepbehaviordisorder,RBD)是一种以REM睡眠期肌肉迟缓状态消失,患者表现出与梦境内容相关的梦语和(或)肢体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确诊需行多导睡眠图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BD是神经变性疾病特别是共核蛋白病如帕金森病的高危标志,但其转化为神经变性疾病的过程并不清楚。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对RBD病情进展进行长期随访并开展相应基础研究,而首要的是提高RBD患者的识别率和诊断率。PSG检查费时费力,不易普及,找到简单高信效度重测性好的RBD筛查工具尤为重要。因此,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在该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用于临床及科研领域中的RBD量表主要有两种: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EMsleepbehaviordisorderscreeningquestionnaire,RBDSQ)及香港中文大学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EMsleepbehaviordisorderquestionnaire-HongKong,RBDQ-HK)。 目的:检验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BDSQ)及香港中文大学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BDQ-HK)的信效度,进一步验证RBDQ-HK鉴别症状性RBD与RBD样疾病的能力,初步探讨RBDQ-HK量表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来我院睡眠中心就诊患者的RBDQ-HK量表、RBDSQ量表及PSG检查结果。以PSG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scurves,ROCcurve)分析两量表的效度。采用科巴赫α系数(Cronbach?salphacoefficient)检验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检验两量表的重测信度。 结果:RBDQ-HK及RBDSQ量表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及重测信度(科巴赫α系数=0.83&0.87,ICC=0.88&0.91)。ROC曲线显示RBDQ-HK因子2诊断RBD的最佳阈值为7或8,相应效度指标为:灵敏度90.43%,特异度82.38%,阳性预测值73.76%,阴性预测值94.02%。RBDQ-HK量表总得分诊断RBD的最佳阈值为17,相应效度指标为:灵敏度84.35%;特异度80.95%;阳性预测值70.80%,阴性预测值90.42%。RBDSQ量表诊断RBD的最佳阈值为6,相应效度指标为:灵敏度82.60%;特异度92.38%;阳性预测值85.58%,阴性预测值90.65%。数据显示RBDQ-HK、RBDSQ量表均是可信的RBD筛选量表。 在三种不同亚型RBD组中,症状性RBD(SymptomaticRBD,sRBD)组RBDQ-HK量表因子分及总分得分最高,原发性RBD(IdiopathicRBD,iRBD)组得分次之,RBD样疾病(RBD-likedisorder)组得分最低。症状性RBD组与RBD样疾病组间RBDQ-HK因子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1±16.05&15.50±13.00,P<0.05),说明RBDQ-HK因子2可区分症状性RBD与RBD样疾病。在不同人群中,RBDQ-HK因子2鉴别RBD的阈值恒定,均为7分,是最好的RBD筛查工具。 无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的RBD患者RBDQ-HK量表因子1、因子2、总量表得分最高(13.46±7.53;28.78±16.05;42.24±21.33),合并OSAS的RBD患者得分次之(9.63±7.46;18.81±14.47;28.44±19.45),单纯OSAS患者得分最低(5.20±4.60;2.96±5.91;8.16±8.28)。RBDQ-HK量表得分与OSAS的关系需更多研究。 结论:RBDSQ、RBDQ-HK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均可作为RBD的筛查工具。RBDQ-HK因子2具有区分症状性RBD与RBD样疾病的能力,且筛查RBD的灵敏度最高,在不同人群中阈值恒定,是最佳的RBD筛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