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支柱。因为中小企业在稳定经济、促进科技进步、丰富产业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的这些作用已得到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为“美国经济的基石”,甚至认为“中小企业是我们自由经济制度的心脏和灵魂”。正因为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世界许多国家都制订了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也不例外,中小企业由此得以迅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下、政策环境不公平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中以融资难最为明显。融资约束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它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由于“血液”供应不足,不少中小企业陷入“由于经营绩效差,不能得到经营发展所需资金;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加快经济效益滑坡”的恶性循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已经成为理论界、政府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综观国外经验,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是世界各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普遍做法。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包括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美国市场经济较为发达,金融系统较为完善,金融市场的竞争也相对充分,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并不体现为直接注入资金的融资功能,而是体现在通过法律消除不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障碍方面。日本则由政府集中必要的财力,通过设置一整套政策性金融体系,向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