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于服装CAD的基本女上装放松量接口系统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_SQ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08年,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疲软、需求放缓,需要以目前服装行业状况为切入点,思考行业的发展,由单纯的低廉加工型向高附加值的品牌型转化。处于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传统服装企业如何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如何将服装产业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得以总结,提升推广,降低服装技术的难度,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非接触三维人体测量系统被广泛采用,服装CAD系统作为一种工具也在服装企业日渐普及,但是调研发现两者技术的衔接还有待完善。要实现快速反应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各系统间的衔接技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本课题正是以这种产业需求为切入点,以女装放松量设计入手,拟对人体测量系统到CAD打板系统的接口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开发规格智能设计软件,实现由人体尺寸到成衣尺寸的智能化转变,并成功与服装CAD软件连接。  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分析归纳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女性上半身动静态体型特征,女装号型和规格,女上装结构设计要点,并对放松量、风格特征和专家系统概念进行定义。  (2)通过问卷调研和专家访谈,梳理归纳了基本女上装放松量设计的一般规律及现存问题,使后续实验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归纳总结已有的著作、文献,分析企业目前实际应用的规格尺寸表,并结合市场调研结果,获得现行各纵横向放松量经验值,建立初步专家系统。  (3)进行实验设计,选取特定的款式、风格的服装进行设计制作,对以上专家系统进行验证,使专家经验更有效。本文实验方案确定对放松量影响最大的控制部位胸围,进行分档样衣制作,得出不同参数组合的20件实验样衣方案。  (4)依据心理学标尺法,全面、合理地选取了动静态评价指标,建立主观评价体系,完成20件实验样衣的动静态着装实验及成衣效果的综合评价。  (5)对以上主观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利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聚类分析对评价指标和样衣进行筛选。最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实验样衣的动、静态效果进行梳理与排序。  (6)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动静态美观舒适性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重点建立了以胸围放松量为自变量的服装效果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基本准确、可行。  (7)设计开发了女装规格智能设计系统,顺利实现与服装CAD系统接口。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智能规格设计系统,是服装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一次有效探索,丰富了由人体测量系统直接转入CAD打板系统的衔接技术研究,促进了服装快速反应系统,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据本文检索,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和相关软件的开发在国内外还未见报导过,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综合介绍了再生蛋白纤维的研究现状,着重对再生羊毛蛋白纤维的生成机理和加工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其纤维、纱线、织物的各项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测试,对该种
柞蚕丝素蛋白内含有较多的对细胞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序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为研制柞蚕丝素基组织工程或组织诱导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可行性依据。本文对柞蚕丝素生物医用
横机纬平针织物线圈纵行的歪斜变形现象一直困扰着很多毛衫企业,它不仅影响了毛衫服装的外观性能,还影响到毛衫穿着的舒适性。本课题的研究为更好地改善横机纬平针织物外观特性
随着制造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大规模设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的市场,现在的市场已经和以前不同,客户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需求。对市场做出快速的响应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大规模定制模式,模块化设计、可重用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数据管理(PDM)成为了主要的设计平台。CAD模型作为一类重要设计资源,其数量随着三维CAD技术推广而剧增。为了提高设计资源的可重用性,从而减少企业产品开发
随着全球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作为可再生能源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风力发电近年来发展迅速。叶片是风力机捕捉风能的关键部件,而运行中受到的交变弯曲、扭转以及受迫振动,会使其产生疲劳破坏,甚至致使其横向折断,影响机组正常运行。因此,进行叶片的结构性能改善研究,对风力机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首先,基于解析法和有限元方法求解复合材料构件的应力和
学位
空间太阳能以其能流密度大、持续稳定、不受昼夜和气候影响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以
柔性电子(Flexible Electronics)技术是将有机/无机电子元件沉积在柔性基板上形成具有功能器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电子具有可移植、可弯折、轻薄、携带方便等特点,被公认为是下一
永磁超环面电机是一种结合了行星蜗杆传动的特种电机,是一种新型的永磁类同步电机。永磁超环面电机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该电机具有较强的结构紧凑性,并且该电机运行过程具有摩擦及噪音较小的优点,特殊的行星蜗杆机构使得该电机在较小空间可以传递较大转矩。本文从永磁超环面电机电感分析入手,进而对该电机进行建模并设计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本文在分析永磁超环面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在行星轮自转方向内建立等
学位
自“柔性装配”的概念提出以来,工业装配技术正在慢慢发生一场变革。传统的装配技术仅能实现单一产品的装配,设备利用率低下是其主要缺点。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