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控制机理,评价该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或排放能力,对预测和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特征有重要作用。亚热带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稻田面积的2/3,研究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田间原位观测与室内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呼吸过程,揭示稻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生物因子的关系,为准确估算稻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控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早稻植株呼吸通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步增加,晚稻植株呼吸通量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自养呼吸显著受温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2)建立了稻田生态系统休闲期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式。利用此关系模式可以估算我国亚热带地区稻田生态系统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呼吸。
(3)土壤有机碳矿化与母质及粘粒含量有密切关系(有机碳含量接近)。其中以壤粘土矿化速率最高,而粉粘土和砂壤土的矿化速率相对较低。有机碳矿化的温度系数Q10稳定在2.2 左右(与涡度相关法模拟结果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