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美学”研究是探寻作为符号本身的汉字所具有的美学意蕴。汉字“風”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其意义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一种深沉的致思路径。汉字“風”集神性、宗教性、音乐性、政治性、文学性为一体,具有深刻的美学意味。甲骨文字形“風” “鳳”同字体现了“風”最初的“神性”。又因为“鳳”是音乐之祖,使得“風”具有“音乐性”。这是汉字“風”意义生发的原始境域。殷商时期,“風”的宗教性更为凸显,“風”的宗教性与神性密切相关,产生于“祭風”仪式。在“祭風”的过程当中,由于统治者的需要,“風”的政治性便得以显现。秦汉时期,“風”的自然属性得到进一步重视,在自然属性方面,“風”与“气”有着同源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关系,在“气化哲学”的影响下,秦汉之际,多有“以風喻人”的论述。魏晋以降,从“以風喻人”到“以風喻文”,“風”的文学性便得到了彰显。“人”作为“風”从自然现象到文学话语的中介,实现了“風——人——文”的意义生成过程。“風”从魏晋时期开始便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并且与其他术语组合而成各种范畴,如“風骨”、“風姿”、“風力”等。汉字“風”在其赋型立义过程中,体现了一种本质直观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特征性和超越性的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風”的美学研究中发觉存在于先民意识行为之中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体现在先民是如何认识对象并把它如其所是的表现出来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