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2006年~2009年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状况。分析现阶段影响土源性线虫病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资料整理:收集整理2006年全国8个土源性线虫病基线调查点、2006年~2009年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的调查监测资料,根据调查点的位置与数字地图建立关联。收集各基线调查点、监测点同期的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提取其变量值。2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分析:分别对8个基线调查点和22个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分别报告土源性线虫病的空间分布状况、时间趋势、人群分布状况、感染度和土壤污染状况。3土源性线虫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应用基线调查数据开展土源性线虫病个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并结合试验区监测数据开展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1土源性线虫病的空间分布特征:2006年~2009年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共调查90957人,年均感染率为16.1%,其中蛔虫、鞭虫、钩虫的感染率分别是9.0%、5.9%、7.6%。云南省、江西省和贵州省三个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年均感染率最高,分别是56.5%、27.2%、24.2%。黑龙江省、北京市、山西省、河北省四个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年均感染率最低,都接近0%。云南省勐海县调查点蛔虫病、鞭虫病的感染率最高,分别是72.8%和59.8%。福建省襄城县钩虫病的感染率最高,为36.9%。土源性线虫病年均感染率总体上体现出南方高、北方低的特点。2土源性线虫病个体感染相关因素:2006年8个土源性线虫病基线调查点共调查22519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43.3%,其中蛔虫感染率是16.8%,鞭虫感染率是5.5%,钩虫感染率是21.1%。蛔虫病和鞭虫病的感染率在各年龄、性别、民族分组无显著差异,而女性、老人、汉族人群的钩虫病感染率高。儿童和学生的鞭虫病感染风险高于农民,农民的钩虫病感染率较高。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低,文盲或半文盲人群鞭虫病感染率高。饮用水水源为地面径流水、如厕后不洗手、常常食用未清洗水果、经常赤足是土源性线虫个体感染风险上升的危险因素。3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相关因素分析:土源性线虫病试验区监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厕所无害化处理程度高、年均收入高的地区蛔虫平均感染率低,年均温度越高、年均相对湿度越大、年日照总时数越多地区的人群蛔虫感染的危险性越大;鞭虫感染率主要与当地的人均收入有关,与气象、海拔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钩虫病的感染率除了与当地的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还与厕所的无害化改造显著相关。另外,蛔虫感染率与庭院土壤蛔虫卵的污染率显著相关,与菜园、厨房土壤蛔虫卵污染率未显示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1本次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监测结果与全国第一、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调查结果相比较,呈现感染率总体下降的趋势;其中蛔虫感染率下降最明显,与第二次调查相比下降了34.8%;鞭虫感染率下降了3.6%:但是钩虫感染率比较上阶段的调查上升了66.9%。距离我国重点寄生虫防治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蠕虫感染率下降60%以上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距离。2土源性线虫病各病种的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总体来所,我国南方温度、年均相对湿度较高、经济不发达地区是今后上源性线虫病防制的重点区域。地面径流水作为饮用水源、如厕后不洗手、食用未经清洗的水果、经常赤足外出等是土源性线虫个体感染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土源性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需继续推行,除开展农村的安全供水、改善卫生环境、有选择性的集体驱虫和健康教育外,还需加强高流行区厕所的无害化处理和庭院土壤土源性线虫虫卵的监测。图10幅,表14个,参考文献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