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成年巴西橡胶树为材料,用异硫氰酸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标记显微光学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了橡胶树割口树皮中乳管伤口的微丝骨架和外排胶乳中肌动蛋白含量在排胶过程中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4%多聚甲醛加0.5%戊二醛(0.1mol/lPBS,pH7.2缓冲液)固定,55℃高温石蜡包埋的材料能较好地保存橡胶树乳管细胞中的微丝骨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停止排胶时,乳管伤口有一团发橙红色荧光的物质,这可能就是乳管伤口蛋白质网中的微丝骨架。用免疫印迹技术证明:在割胶收集的胶乳中肌动蛋白主要分布在C乳清(乳管细胞的细胞质)中;割胶后立即收集的胶乳中肌动蛋白含量最高,随着排胶过程的进行,肌动蛋白含量逐渐降低。 施用微丝骨架的解聚剂大环内酯和碘化钾进行刺激采胶实验,结果表明:施用1%的碘化钾和饱和浓度的大环内酯水溶液能使胶乳产量增加;但施用高浓度的碘化钾能造成树皮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