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研究温度变化对PLA冷结晶行为及桑蚕丝结构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利用原位检测技术分析了非晶聚乳酸(PLA)的等温及非等温冷结晶行为和温度场诱导桑蚕丝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内容概述如下:第一部分:本文首先分别利用快速增压法(RC)、自然冷却法(NC)和液氮淬冷法(NQ)这三种不同的手段制备了非晶态聚乳酸,然后通过原位检测技术系统的分析了它们在升温和等温过程中的冷结晶行为和结构演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快速增压法这一新型的非晶材料制备手段对聚乳酸局部有序结构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利用FTIR、WAXD、DSC及TG等检测手段表征初始样品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三种初始样品的FTIR和WAXD图均没有明显差别,且都没有出现晶体特征峰,表明初始样品中都没有晶体的存在。此外对三种样品进行热重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样品TG曲线非常相近,即热稳定性相近。(2)利用原位显微红外技术研究了NC和RC样品的等温冷结晶行为,利用DSC研究了NC、NQ和RC样品的非等温冷结晶行为,并采用Avrami方程来描述它们的等温和非等温冷结晶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RC样品在等温和非等温冷结晶过程中都具有较高的结晶速率和较低的冷结晶温度。(3)利用原位FTIR技术,实时跟踪样品在等温和非等温结晶过程中的结构演化。结果表明三种样品在非等温冷结晶的过程中,其结构有序过程是阶段性的,无定形结构的特征谱带956cm-1强度最先改变,接着结晶特征谱带922cm-1强度变强,最后较规整晶体的谱带871cm-1发生峰位迁移和强度增强。(4)原位WAXD检测结果表明,三种样品的晶体生长速率和最终的晶粒尺寸相近,但结晶完成后RC样品的结晶度明显高于NC和NQ样品,由此可以推断RC具有较高的成核密度,从而导致了RC样品较高的结晶速率。由实验结果我们推断和NC和NQ样品相比,快压法制备的样品中很可能存在着某些相对完善局部有序结构,使样品在结晶过程中更容易成核,从而提高了样品的结晶能力。第二部分:在30-300℃温度范围内,利用原位WAXD、FTIR和偏光显微技术原位检测升温过程中脱胶桑蚕丝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升温过程中,桑蚕丝晶胞的膨胀系数沿a和b轴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由于沿口轴方向的氢键作用力明显强于b轴方向的范德华力,使a轴方向晶格膨胀系数远远小于b轴方向;此外,当温度<180℃时,蚕丝结晶度变化不明显,但温度≥180℃,结晶度开始升高,结合红外数据中可以看出,部分分子链由无规线团构象向β-sheet构象转变;此外整个热处理过程中,晶体的取向度略微增加。(2)利用原位偏光显微镜观察升温过程中桑蚕丝的表面形态发现,当温度升高到280℃以后,由于碳化蚕丝的表面开始变黑,同时结晶度也开始显著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6个月的小婴儿秋季腹泻的特点。方法将80例秋季腹泻患儿根据年龄分为观察组(月龄〈6个月)和对照组(年龄6个月~2岁)各40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脱水情况。结果观察组脱水程
作为“恩威并施”、“因俗而治”方针的具体体现,清朝治藏政策在清代整个边疆民族政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维护和保持西藏地区的稳定和安宁为根本宗旨,清朝治藏政策从无
研究不同条件下臭氧对偶氮染料酸性黑ATT废水的降解效果。实验表明:(1)对于某种浓度的臭氧,在一定的接触反应时间范围内,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随接触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加;(2)
"感物"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涵义主要是创作主体之"心"受"物"之感发而动,成为文艺创作的动因."感物"说源远流长,从先秦直到清代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脉络,其发端
有机硅聚合物是一类兼具有机/无机材料双重特性的特种高分子,其具有许多优异的理化性能,如耐高低温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等,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其中,有机硅乳液已
<正>2005年,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了引起全球轰动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尽管该书主要研究的仅仅是2000-2004年世界格局的变化,但该书的副标题却是"21世纪简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肝硬化上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组研究,观察并比较奥曲肽与凝血酶联合
目的探讨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我院诊治的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资料与MR图像,在MR图像上,把骨折椎体按形
结合溶液体系Cu-EDTA形态分析,研究了广泛pH值下EDTA对多胺螯合树脂(PAMD)选择性吸附Cu(Ⅱ)的影响规律。酸性条件(2.0<pH<7.0)下,随pH值升高,Cu(Ⅱ)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显示出受游离EDT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从岗位、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需求,并从专业建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