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压力下,如何利用本国的文化认同实现设计认同已成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点。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工业设计”的概念后,就此问题已有很多论述;但其文化观念却还多局限在“中西比较”的框架中。本文在指明当前的文化研究过于强调前现代文化和后现代而有意回避现代文化的基础上;从鲜明的现代主义立场出发,围绕当前的问题,回顾中西方现代设计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全球化的背景下,反思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指出在文化碎片化和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事实面前,中国设计若要发展就必须有勇气从自身出发、从日常生活出发,积极的积累,为处于重构中的文化认同提供可能的养分;而不再是等待虚幻的、已经不存在的文化认同。并进一步指出,以现代化为标尺,中国前现代文化、西方现代文化和后现代对中国设计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由于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前现代文化对中国设计的意义只能是局部的和补充性的。而尽管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但中国尚未实现现代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后现代文化对中国设计的意义只能是理论视野、而非事实上的。最后,现代文化是现代设计形成的文化基础,其价值观是现代设计观念的核心;因此,现代文化以及现代主义所确立的设计准则依然是中国设计为之努力奋斗和不断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