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生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都想方设法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贫困大学生问题并非仅仅解决经济困难保证其顺利入学就能一蹴而就,事实上贫困大学生群体日益暴露出的心理、学习、活动参与、人际、就业等系列问题,越来越阻碍着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解决贫困生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大学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高校学生社团一直来是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形式,也是政府、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进行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研究,深化对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的认识,有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行为,从而为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提出新的视角并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档案分析等量质结合的方法,对F大学贫困大学生的社团参与状况、影响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的因素、社团对贫困大学生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一、不同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社团参与人数、性别、年级、专业、任职、类型和参与程度上存在差异。二、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行为是一种复杂社会现象,参与行为既受其自身的社团经验、参与意愿和社团认知的影响,也受其家庭所在社会阶层所对应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其所在大学的社团数量和活动质量、社团经费和设施、社团信息和指导、社团气氛等社团质量状况的综合影响。三、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既有利于发展与贫困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治、和谐校园、教育公平等大学精神的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贫困大学生群体,要改进传统“输血型”资助方式,确立“造血型”能力救助理念,并且面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社团参与中的困境,针对性地开展社团参与价值教育,建立社团参与保障措施,提升社团建设质量,从而增进贫困大学的社团参与行为,并通过社团参与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贫困家庭的社会流动,使大学教育向着所有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以及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