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形象的书写及其理论语境探讨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大学生形象是我国当代文学画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形象书写往往与时代精神的传递有着密切的关联。如何塑造女大学生的形象,不仅与作家本人的主观意志有关,也跟作家所处时代的创作理论有紧密的关联。由于对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语境各有不同,所以在195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在一些作家塑造的女大学生形象身上,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显示出理论渗透的印迹。由于女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她们身上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能负载起作家本人借文学形象表达对社会思潮及理论问题进行回应这一重担,所以,通过探究女大学生形象塑造与理论语境之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之间的互动情况。本论文选取不同时代的作家在小说中塑造的女大学生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在这些女大学生形象塑造中,文学理论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因此本论文尝试对195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及21世纪初影响巨大的一些文学理论进行梳理,对我国当代的女大学生形象书写过程中理论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1950年代的女大学生形象书写。认为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语境影响下,将林道静、江玫塑造成自觉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最终由小资产阶级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形象;第二章分析1980年代的女大学生形象的书写。认为张抗抗的《夏》、喻杉的《女大学生宿舍》在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塑造了岑朗、匡筐等几个有独立思想、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物形象;第三章分析1990年代的女大学生形象书写。认为此时社会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人文精神在物质至上的社会潮流中何去何从,这是个令知识分子十分焦虑的问题,所以人文精神大讨论在整个知识界掀起了巨大的浪潮。在这样的理论语境中,梁晓声的《婉的大学》和《贵人》通过塑造几个在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喧哗声中放逐自我的女大学生形象,对人文精神走向遗失表达自己了观点;第四章分析21世纪初的女大学生形象书写。认为阎真的《因为女人》是针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独特回应。小说的作者站在性别本位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文化”形成了女性这一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观念提出了质疑,认为正是男性本位的立场使得小说塑造了柳依依、苗小慧等几个将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全部寄托于男性的女大学生形象,并且通过她们的生命追求及不幸结局表达自己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抗拒和质疑。
其他文献
魏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经学家、史学家,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却往往被其思想和实践的光辉所掩盖。尽管他没有发表过系统的文学理论,但是散见于其文章当中并与其政治改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