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光学和光声性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a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性质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关注热点。金纳米颗粒材料作为纳米材料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学热学等性质,在增强光电转换、光热纳米材料、光声增强成像、光热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本论文在综述了金纳米颗粒及其复合材料光学特性及光纤超声发射探针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围绕玻璃衬底上金纳米颗粒的固定及其光学性质、含金纳米颗粒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质表征,以及基于此材料制备了光纤超声发射探针并对其光声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金纳米颗粒胶体,利用浓缩的金纳米颗粒胶体和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 imine,PEI)溶液,在石英玻璃片表面沉积固定了金纳米颗粒。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次数和沉积时间的增加,分离孤立的金纳米颗粒在衬底上会发生团聚。两种形态的金纳米颗粒存在一个中间共存区,此时的消光谱会产生两个吸收峰;当沉积的金纳米颗粒密度增大,分离的颗粒逐渐减少,形成大范围的金纳米颗粒簇,此时短波长吸收峰消失,长波长吸收峰展宽和红移。当周围介质折射率不同时,吸收峰波长也会移动。其次,采用一锅法直接在PDMS基体中原位还原制备金纳米颗粒,将不同浓度不同厚度的金纳米颗粒复合材料旋涂在石英玻璃片上,红宝石红色和消光谱证实了金纳米颗粒的存在,粒径约为20nm。结果表明,浓度越高,旋涂聚合物薄膜厚度越大,吸光能力也越强。最后,采用提拉粘附法将含金纳米颗粒的PDMS聚合物材料粘附热固定到光纤端面,构成微型光纤超声发射探针,并对其进行了光声信号测试。分析了光声信号与薄膜厚度、浓度以及超声探头与光纤端面距离之间的关系。在相同薄膜厚度下,颗粒浓度的增加可提高光声信号的转换效率;在相同颗粒浓度下,随金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变厚,光声信号的转换效率开始变大,直到达到饱和点时,由于PDMS材料本身的声衰减,光声效率不能再提高,故存在最佳厚度。上述这些实验结果,为探索金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光学传感、光声转换方面的应用提供很好的实验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模拟已经在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崭露头角,常应用于新材料设计以及性能分析预测。Ge-As-Se材料由于具有极宽的红外透过区域、较低的声子能量、优异的非线性品质因数和超快的非线性响应时间等优良特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Ge-As-Se非晶材料结构弛豫较大,会造成器件性能不稳定,限制其商用价值的发挥。因此,如何对Ge-As-Se材料结构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和表征至关重
数字水准仪自产生以来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因其高效率、高精度、高智能化的特点已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工程建设之中。作为高精度的测量仪器,量值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质
根据传感器搭载平台的不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主要包括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高分辨率数字航摄遥感影像、高分辨率陆基遥感影像。在上述影像中普遍存在建筑物、阴影、植被、
最近几年,多重刺激响应发光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分子开关、数据防伪、机械传感器、光学存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部分的刺激响应发光体系都是围绕四苯乙烯这一“
海水中广泛存在的颗粒物参与了诸多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过程,其形成与溶解直接影响了海水的化学组成和元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因此开展海水颗粒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
为探讨兰州北山绿化植被光合生理特性对季节变化的响应,本文以3种典型绿化树种山杏(Prunus sibiric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及新疆杨(Populus alba)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
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由于其地理位置,是受东亚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的气候敏感区域,因此是较为理想的气候变化研究场所。回顾前人对北部湾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研究,大部分为
近年来,因硫系玻璃具备良好的中远红外透过性、高线性和非线性折射率以及易于加工等优点,使其在红外技术、集成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市场运用最多的还是S、Se基的玻璃材料,因为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易于光纤、光波导及光子芯片等光学器件的制备。而Te元素具有比S、Se元素更大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更低的声子能量,致使Te基硫系玻璃具有更高的非线性系数和更宽的红外透
钠离子电池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特点,被广泛研究并有望应用于大尺寸、电网级能量存储。为实现比传统的碳材料更高的容量,近年来负极材料的
近年来,随着对二维(2D)材料和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2D材料与不同2D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的异质节材料。通过选择具有不同给电子或者吸电子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