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感知理论及其在二维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Shannon/Nyquist采样定理认为,要在不损失信息的条件下满足精确恢复原始信号的要求,采样频率必须至少是该信号带宽的2倍,但是在诸多应用领域中这一要求显得过于苛刻。我们处理带宽很宽的信号时往往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由于受到A/D转换器技术的限制难以达到要求的采样速率;二是大量的采样数据对后续处理造成了沉重的压力。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信号处理领域的发展,迫使人们开始在信息获取和处理等方面寻找新的出路。压缩感知(CompressiveSensing,CS)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关于信号获取的新理论,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我们可以通过远少于“必须”采样数的观测值来获得信号的全部信息。本论文主要研究CS的理论以及其在二维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问题。为了将CS与图像处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研究CS的自身特性,对建立更加适合图像处理问题的二维CS框架提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并针对相关问题设计了对应算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CS理论在图像多描述传输领域和图像数字水印领域中的应用性进行了研究,并在CS框架下提出了相关算法。  在CS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从应用CS的前提条件——稀疏性入手,介绍了CS理论的主要框架和体系结构,从多个角度对其原理以及性能都做了简要的概述。简单来说,在整个CS体系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被划分成三个方面:信号的稀疏性分析、观测矩阵的构造和重建算法的设计。本文在概括了CS的基本原理之外,还针对这三方面问题的内容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介绍了一些关键的数学基础。  在二维CS理论研究方面,受到观测矩阵设计条件的限制,使用快速的贪婪算法重建时需要一个稀疏分解矩阵。目前通常根据一维变换构造稀疏分解矩阵,无法体现图像的结构信息。本文通过构造等效矩阵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重建图像二维变换系数的手段达到保护结构信息的目的。该等效矩阵与图像列序向量相乘得到的系数均来自图像二维变换,所以使用这种等效矩阵作为稀疏分解矩阵可以令贪婪算法重建的结果与图像二维变换系数相同,进而令基于等效矩阵的压缩成像可以在使用快速贪婪算法的同时保持图像的二维结构信息,并且不增加软硬件成本,实验显示该方法有效改善了图像重建的效果。另外由于CS理论是以假设稀疏值位置未知为前提的,所以应用中受到诸多制约。其实在图像处理等很多情况下稀疏值的位置是可知的,压缩感知可以退化成一个线性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图像的结构信息,本文在等效矩阵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精度控制矩阵的方法来选取稀疏值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退化算法,该算法可以利用与稀疏值个数相同的观测值获取信号的近似形式并将信号的重建简化为一个线性求解过程。通过与同类算法比较可见,退化算法有效减少了传感器的数量,提高了运行效率。  在图像多描述传输领域中的应用方面,本文基于交织抽取和分块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可以在成像过程中实时实现的IEBCS-MDC算法。首先利用交织抽取将图像划分成若干个子图像,然后对各个子图像进行分块压缩感知形成多个描述码流,接收端通过求解优化问题重建原图像。分块策略保证了观测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因图像尺寸而改变,所以该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合处理高分辨率图像,另外CS特有的自恢复能力提升了算法的抗丢包性能。实验表明,在相同的硬件环境下,该算法可以处理的图像尺寸远远大于同类的CS-MDC方法,在同样的丢包率下重构质量也优于CS-MDC方法。  在图像数字水印领域中的应用方面,将CS理论与数字水印技术相结合,可以利用CS的差异放大特性实现对图像篡改的检测,并利用其重建能力恢复被篡改的区域。此外,CS的观测过程本身可以看成是一个对信号加密的过程,而且这种加密可以在不必负担独立加密协议带来的额外计算消耗的情况下同时提供信号压缩和加密保证。本文针对数字图像的版权保护中涉及到的认证、篡改定位和篡改恢复问题,提出了BCS-SFZ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图像划分成若干分块,再按照CS理论对各个图像块进行观测,并将观测值作为零水印信息注册保存。实验结果表明,BCS-SFZ算法可以准确定位非法篡改并借助水印信息恢复被篡改的区域。CS理论的引入为算法提供了保密性支持,并且有利于实现图像成像与水印生成的同步,同时该算法实现简单,计算复杂度低。在BCS-SFZ的基础上,本文又针对一般水印算法功能单一,而双水印算法中两种水印互相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交互支持双水印算法。首先将鲁棒水印嵌入图像中,然后从鲁棒水印的密钥中抽取出一部分形成观测矩阵,再利用BCS-SFZ算法使用该观测矩阵生成图像的半脆弱水印。零水印的使用减少了双水印对原始图像视觉效果的影响,可以有效避免两种水印之间的干扰。CS理论的引入实现了两种水印之间的交互支持,一方面鲁棒水印为半脆弱水印的生成提供观测矩阵及保密支持,另一方面半脆弱水印可以增强鲁棒水印的性能并验证其密钥的真实性。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市场与业务应用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技术研究。5G要求具有媲美光纤的接入速率、享受本地操作的实时体验以及随时随地的宽带无线接入能
城市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城市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空前加快,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多,导致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状况,虽然目前
移动通信网络从最初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系统发展到第四代,小区半径一直在不断地缩小,小区密度在不断地增加。这种小区密集化机制已经为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带来了一千倍的增益。在
语言合成是用人工的方式产生人类语音从而赋予计算机如人一般自如说话的能力,目前的语音合成研究大多集中在文语转换(Text-To-Speech, TTS)这一阶段,即将一般语言的文字转换
人机交互技术是连接人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桥梁。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技术也因此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不断的向更自然、更和谐、更便利的方向发展。
地物光谱由于目标及其环境的复杂性、成像环境的多变性、传感器性能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使其获取的光谱往往呈现为混合光谱。混合光谱的存在大大限制了光学遥感应用的幅度和深度,因此,混合光谱的解混及其应用成为近年来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已有针对混合光谱的研究大多是依从图像的空间特性而展开的,并不能体现混合光谱的物理机理,并且往往局限于目标与环境平面空间内相邻的光谱混合,对于目标与环境上下分布的混合
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数字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跨媒体数据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何使计算机理解跨媒体数据的语义内容和分析跨媒体数据之间的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监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新的手机医疗监护领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利用目前已有的蓝牙模块设计脉搏监护系统,将无线近距离传输技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是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物体之间可以互动与合作,从而实现一些共同的目标。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嵌入式
CycloneⅡ器件包含了许多增强特性,如嵌入乘法器、嵌入存储器、锁相环和低成本的封装,在电信、计算机外设和工业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X.21协议是CCITT于1976年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