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尿蛋白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其分子信号机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比较两种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尿蛋白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其分子信号机制,并探讨两类尿蛋白作用差异的可能原因。 研究内容包括: 1.收集并提纯MCD和FSGS患者24小时尿蛋白,利用SDS-PAGE胶初步比较两种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疾病患者尿中蛋白组分的差异。 2.比较两种病理类型患者尿蛋白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增值及转分化的影响。 3.探讨p38 MAPK和ERK1/2信号通路在尿蛋白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活化状态及可能的作用。 4.利用蛋白质组学比较MCD和FSGS患者尿蛋白成分,分析差异蛋白在两种尿蛋白不同刺激效应中的可能作用。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两组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问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在统计分析中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FSGS与MCD患者尿蛋白组成有差别。MCD患者尿蛋白以白蛋白,转铁蛋白为主,FSGS患者尿蛋白混合物中大分子量蛋白较MCD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测得IgG浓度明显高于MCD患者。双向电泳分析共找出12个差异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碳酸酐酶、补体及白蛋白片段等2.FSGS和MCD患者尿蛋白均可诱导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但FSGS尿蛋白的作用更强,提示FSGS患者预后较差可能与此有关。 3.ERK1/2及p38 MAPK通路均参与调节FSGS尿蛋白诱导的小管细胞转分化,而仅p38 MAPK参与调节MCD尿蛋白的刺激效应。提示两类患者尿蛋白的肾脏损伤机制存在差异。 4.人血清白蛋白并不刺激肾小管细胞上皮细胞转分化,对p38和ERK的活性也无明显影响,提示白蛋白可能不是蛋白尿致肾脏损伤的主要因素。 5.MCD和FSGS患者尿蛋白组成存在差异,且两类尿蛋白与血清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有不同,这可能是同样大量蛋白尿的不同病理类型肾病患者间质损害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我院所接收的122例非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