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提出将其仅作为一种单纯的修辞功能,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Lankoff&Johnson合作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隐喻认知功能的兴起,现如今,隐喻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的多角度研究,语言学家们越来越深切的意识到隐喻在人类的认知过程和社会活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甚至已成为人类认知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隐喻能够有效地揭示人们的观点和思想。而它本身所具有的生动性和劝说性,又使它被广泛应用于劝说类语篇特别是政治演讲中,来更好地传达演讲者潜在的意识形态。针对政治演讲的特点,亚里士多德在古典修辞学理论提出了三种诉求方式:理性诉诸、情感诉诸以及人品诉诸。借助这三种诉求方式,演说者可以更好的劝说民众,从而更有效的获得支持。由此可见,在演讲中使用隐喻与采用三种诉求方式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起到更好的劝说功能。自隐喻诞生以来,广大学者便开始从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哲学、认知科学等多种学科以及跨学科对隐喻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将隐喻与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诉求方式相联系,探寻隐喻在政治演讲中是如何体现亚里士多德的三诉求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取了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角度,探讨隐喻在美国总统演讲语篇中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重点选取美国几位有代表性的总统演讲语篇作为素材,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首先,隐喻是如何在美国总统演讲中发挥作用的。其次,隐喻在美国总统演讲中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通过解答这几个问题,我们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把握隐喻在美国总统演讲中的运作,充实隐喻分析与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理论。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帮助读者更清楚的了解美国总统演讲语篇中常用的语言技巧,从而提高他们解读政治演讲语篇的水平。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研究结果表明,隐喻在美国总统演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总统演讲中使用隐喻,一方面可以迅速提起听众兴趣,吸引注意力,让听众直观而又形象的了解自己所说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层层深入的逻辑说理,人品和情感认同让听众接受演说者的政治理念,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可见,在演讲中要想让自己的观点快速被旁人接受,争取最大的支持,选择恰当合理的隐喻是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