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罗德里格岛游记》中的流亡主题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寻是一个文学与文化的古老原型母题,如寻找圣杯、金羊毛、生命之水等,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班扬的《天路历程》都是西方文学中追寻模式的经典,历代作家都在重写着追寻的故事。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同样也不例外,在《罗德里格岛游记》、《寻金者》等家族寻根主题的作品中,作家更关注心理空间,向着自然与人这两个“宇宙”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索,而作品中所涉及的流亡过程中的家族寻根、自我追寻以及与自然的融合是研究勒克莱齐奥小说意义的切入点。本文选择勒克莱齐奥的小说《罗德里格岛游记》为研究对象,以文本解读为切入点,试图探求作品中的流亡主题及当代文化意义。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四章)以及“结语”。引言梳理国内外勒克莱齐奥作品研究现状,阐明本文主旨与意义。正文分四部分,第一章论述了流亡产生的原因。第二章论述的是流亡过程中的自省。作家认为这种自省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使人能够正视自己,即认识到自己真正的自我是什么。论文的第三章论述了主人公在流亡中获得经验,慢慢蜕变,进一步确认自己的个性,身份。作家认为这种恒久的斗争也是自我追寻的一个必要步骤。最后一章论述了,流亡使主人公蜕变重生,确认了自我身份。他们通过启蒙获得了智慧,这种智慧使他们明白所追寻的真正的自我。本文将通过分析《罗德里格岛游记》中所隐喻的现代社会里人迷失自我、失去完整性、焦虑迷惘的生存状态,以及作家对人的追寻自我、确证自我的艰辛历程所进行的思索,挖掘勒克莱齐奥流亡主题的作品中多样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
其他文献
“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概念,指清光绪、宣统以及民国初年的宗宋诗人群体,主要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郑孝胥、沈曾植、陈衍、陈宝琛等。本文有意突破以理论探
明代宁夏人管律先后参与编撰弘治、嘉靖两朝的宁夏地方总志,在宁夏具有重要影响。此外,他还有多篇碑文、奏疏及《芸庄杂录备遗》传世。本文通过对《芸庄杂录备遗》等一手资料
20世纪初期,中西传统戏剧同时陷入了发展困境,中西戏剧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在积极寻求着戏剧发展的出路。中国戏剧理论家吴梅和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在注意到中西戏剧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