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的变化过程中,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基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经济新常态下,党的十八大与十九大对我国科技创新做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即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全面创新的主引擎。政府科技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对其绩效水平的关注和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强政府科技投入,并于2017年提出要在2020年跻身创新型省份行列的目标。然而,福建省财政科技支出的规模与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不佳、财政科技支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政府科技投入的绩效水平偏低。因此,在发展新时期,提升福建省政府科技投入的绩效水平既是实现发展效率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首先阐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寻研究思路与方法,阐述创新驱动与政府科技投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创新驱动的推动机理;其次,对福建省政府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现状进行分析;再者,选取三阶段DEA作为评价方法,基于推动机理,构建以财政科技支出、R&D人员为投入指标,发明专利授权数、科技论文数、技术合同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人均GDP为产出指标的指标体系,选取人口密度、信息化程度、市场化水平和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作为环境变量,并基于三阶段DEA和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构建静态和动态两个评价模型;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产出变量进行降维,利用评价模型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效率的影响,进而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对绩效水平进行准确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政府科技投入的技术效率值偏低,其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值较低:九地市的规模效率值差异明显,其中福州和厦门的效率值相对较高;福建省政府科技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较低,存在技术衰退问题;环境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显著,调整前,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均被高估。最后,分别从财政科技支出的规模与结构、科技投入体系、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和政府科技投入监管机制五个角度,提出福建省政府科技投入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