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以长安为起点,连通了古代的中西亚各国,大大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复兴古丝绸之路的任务也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选取了经济带三大层段的23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网络方法,对贸易网络的节点度、节点强度、网络密度、互惠性和节点中心性进行分析,由此考察由这些国家组成的贸易网络在2008年至2017年间发生的变化。在得出贸易网络日益密切,但三大层段国家贸易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结论后,认为中国出口至沿线各国的贸易额极大可能存在空间效应。并通过莫兰指数对其进行验证后,在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空间项,即对贸易引力模型做出了修正,运用空间杜宾模性对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7年间,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网络日益密切,但金融危机、国家战争、贸易保护政策等对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而在中国出口至经济带国家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进口国的经济总量、贸易依赖度和是否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影响贸易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对于空间效应,其不仅体现在邻国贸易额对本国贸易额的影响上,进口国邻国与我国的距离、邻国的人均收入和邻国的国家和平指数对进口国与我国的贸易量也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战略性的参考,也有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区域贸易发展同样有着借鉴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