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乳酸乳球菌ACMA蛋白构建细菌表面展示体系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iahong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全长肽聚糖水解酶AcmA及其氨基末端结构域作为锚定单元,分别在乳酸乳球菌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中构建了一个功能性展示外源蛋白的细胞表面展示系统,并对该系统展示活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利用实验室筛选鉴定的一株乳酸乳球菌菌株MB19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克隆该菌株携带的肽聚糖水解酶基因acmA,并经测序分析后,构建全长acmA与gfp的融合基因,再连接于经部分改造的大肠杆菌.乳酸乳球菌穿梭载体pMG36k,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MB137,然后经电转化导入乳酸乳球菌野生型菌株AS1.2829后,筛选得到重组菌株MB137。经SDS-PAGE验证,重组菌可表达分子量约74kD的融合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并通过流式细胞免疫技术检测到细胞表面荧光,说明AcmA将GFP成功定位于乳酸乳球菌细胞表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克隆了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β-葡聚糖酶基因gls,经测序分析后用于替代重组质粒pMB137中的gfp而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MB138,通过DNS法测定所得到的重组菌株MB138的全细胞葡聚糖水解酶酶活力为12U/ml,较出发菌株具有明显水解酶活性。 鉴于AcmA蛋白的氨基末端结构域与一种业已被研究证实、并广泛应用的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展示系统的运载蛋白—来自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的冰核蛋白(Icenucleationprotein,INP)的氨基末端结构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为了进一步研究来自于革兰氏阳性菌的AcmA是否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也具有细胞表面的定位活性,以期扩大其应用范围,本研究进一步扩增得到acmA基因N端结构域,并利用绿色荧光基因gfp作为报告基因,通过构建融合基因acmAn/gfp以及acmA/gfp,并连接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TrcHis-C,分别获得重组质粒pMB131(含acmAn/gfp)和pMB132(含acmA/gfp),再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受体菌JM109后,分别得到重组菌MB131和MB132。将重组菌株诱导表达后,分别经过荧光显微镜镜检检测融和基因荧光活性、特异性蛋白酶及SDS敏感性试验、细胞分级分离后样品的Western-blot分析、特异GFP二抗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等实验,证实了GFP蛋白在大肠杆菌受体菌JM109细胞表面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将所克隆的枯草芽胞杆菌葡聚糖酶基因gls代替gfp而构建重组质粒pMB133(含acmAn/gls)和pMB134(含acmA/gls),在JM109细胞内进行了诱导表达,通过DNS法测定重组菌MB133以及MB134的全细胞酶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具有明显的全细胞水解酶活性(酶活力分别为251U/ml和19U/ml)。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来自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水解酶AcmA具有在革兰氏阴性菌的大肠杆菌中的细胞表面定位和展示外源蛋白的活性,且截断的、仅保留其N端结构域的AcmA-N具有比全长AcmA更强的表面展示活性。
其他文献
通过从原产地引入寄主专一性的天敌来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传统生物防治在全世界广泛的被用作一种有效的防治入侵植物的方法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因为引入生物防治作用物所带
采动区地表沉陷一直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线路走廊日趋紧张,途经采动区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输电线路建设和安全运行。特
我国北方大部分黄土地区都处在季节性冻土区域,使得这—区域黄土都受到冻融循环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影响,从而造成黄土强度降低,在边坡、路基、土石坝等实际工程中造成许多工程病害问题。本文以咸阳地区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冻融循环周期下的原状黄土试样,进行不同固结围压下的平面应变试验,分析含水率、冻融循环周期以及固结围压对原状黄土主应力与轴向应变曲线、中主应力与轴向应变曲线、b与轴向应变曲线以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