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雅俗之变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53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僧人进行诗歌创作始自东晋,这与东晋的社会背景和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有密切关系。从东晋到隋朝,诗僧们的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学者对僧诗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人研究、比较研究或是断代研究,对唐前的僧诗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以支遁诗和王梵志诗为中心,梳理从东晋到隋唐僧诗的演变过程。以支遁诗为例,来分析研究东晋的僧诗,及其在整个僧诗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无名等唐前诗僧的创作分析,探讨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是如何受作者文学修养、时代文风以及佛教传播影响而发展变化的。在梳理从东晋到隋朝僧诗的基础上,通过对支遁诗和王梵志诗的比较研究,本文着力从作者身世修养、地域文化、创作目的、佛教思想以及贵族、平民文化的不同,来研究支遁诗和王梵志诗雅俗风格的形成原因。
其他文献
以硝酸钇、硝酸镧、柠檬酸、乙二醇以及去离子水为原料,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Y0.9La0.1)2O3亚微米粉体,研究了柠檬酸、乙二醇和去离子水含量对粉体形貌、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规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简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社版)]是四川外语学院期刊社创办的综合类内部期刊(季刊),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区域经济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
本文考究和分析了制版硬性影液在温度和硫氧用量不同的条件下,其照相性能在显影液保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稻草不但可以种植平菇、姬菇、凤尾菇,而且可以种植品质更高、味道更加鲜美的精品菇——美味包脚菇(学名草茹)。过去它因属于高温菇而只适合夏天栽培.故只有在每年的6月底至9月初
近期,上林县农机部门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为契机,建立“政府牵头协调、部门按责落实,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落实乡镇政府和村组农机安全生
本文提出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而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与教育需加强和教育模式的改革。
随着中国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连续电除盐技术(EDI)得到了更为广泛地应用,而EDI一体化装置的出现与应用更是为我国化工、制药、电子等领域的制水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此,
农业机械化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和联结作用。现就农机化在昭平镇发展现状及对策提出本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