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角化病一家系LOR基因c.323G>C突变的鉴定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鉴定一掌跖角化病家系的致病位点,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寻该家系的发病原因,研究家系中LOR基因c.323G>C突变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及对HaCaT细胞株凋亡、增值分化及细胞周期可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一掌跖角化病家系中相关成员的外周血、绘制系谱图并判断遗传方式。采用二代捕获测序检测目前已知与人类皮肤病相关的267个基因,对可疑变异位点用Sanger测序在家系中做验证;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LOR基因c.323G>C变异进行突变致病性分析及氨基酸保守性分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此家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构建pcDNA3.1/V5-His-wild-LOR,pcDNA3.1/V5-His-c.323G>C-LOR和pcDNA3.1/V5-His-730insG-LOR三个表达载体并将其分别通过核转染的方式转入HaCaT细胞株,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兜甲蛋白(loricrin)在细胞内的定位、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突变后的兜甲蛋白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突变后的兜甲蛋白对HaCaT细胞丝聚蛋白原N端结构域(profilaggrin N-terminal domain,PND)和caspase14蛋白转录水平的变化。
  结果:先证者和他患病的父亲在LOR基因上均携带杂合错义突变c.323G>C,该突变导致LOR蛋白保守位置108位的Gly被Ala取代,先证者表型正常的母亲则不携带该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突变具有潜在致病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此家系患者出现基底层细胞过度增殖,棘层、颗粒层、角质层增厚,皮肤过度角化,角质层中有部分细胞核的残留。突变后的兜甲蛋白大量聚集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兜甲蛋白表达量较少,甚至不表达;I-TASSER结果显示:突变后兜甲蛋白结合的配体类型、酶的活性位点均发生了改变;Pymol构建兜甲蛋白二维结构显示:突变蛋白108号位点与相邻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氢键均变长且由6个alpha螺旋变为8个alpha螺旋,螺旋位点不匹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转染pcDNA3.1/V5-His-730insG-LOR质粒的HaCaT细胞株中,突变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而转染pcDNA3.1/V5-His-c.323G>C-LOR质粒的HaCaT细胞株中,突变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而野生型loricrin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则均匀分布。LOR基因c.323G>C突变兜甲蛋白对HaCaT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没有检测到明显改变。QPCR结果显示,过表达LOR基因c.323G>C和730insG两种突变体蛋白均导致HaCaT细胞株内PND的转录水平下降,转染野生型LOR质粒的PND基因mRNA的相对量为1.490,转染c.323G>C质粒细胞株内PND基因mRNA的相对量为0.91,转染730insG阳性对照质粒细胞株内PND基因mRNA的相对量为0.613(P值<0.05)。过表达LOR野生型蛋白、c.323G>C与730insG两种突变体蛋白后,HaCaT细胞株内caspase14基因mRNA的相对量为0.649,0.449与0.253(P值<0.05)。
  结论:该兜甲蛋白皮肤角化病(Loricrin Keratoderma,LK)家系中,LOR基因杂合c.323G>C错义突变是其致病的病因,该突变导致延迟显性和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特征的兜甲蛋白皮肤角化病是首次报道。c.323G>C突变后的兜甲蛋白空间结构改变可能削弱了其入核能力,致其高度聚集于细胞质中,根据患者皮肤组织免疫组化的结果和HaCaT细胞株内实验结果推测c.323G>C突变蛋白可能会干扰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进程而导致掌跖过度角化的发生。我们的研究丰富LOR基因的突变谱及loricrin keratoderma的遗传学特征并首次发现突变后的兜甲蛋白在细胞质中高度聚集与突变的兜甲蛋白在细胞核中高度聚集同样会导致LK病的发生。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针对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旨在获得一种具有吸附性能的分离膜材料,本文以壳聚糖(CS)和β-环糊精(β-CD)为成膜基质,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戊二醛为交联剂提高水稳定性,以针织管为增强体提高力学性能,采用非溶剂诱导相分离(NIPS)方法,制备针织管复合β-环糊精/壳聚糖(β-CD/CS)多孔膜,并对其制备工艺、分离性能和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首先
CO2造成全球变暖是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若能通过化学转化的方式将CO2利用在高附加值产品的合成转化,不仅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推动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CO2利用方面,可将有机底物与CO2进行的羧基化反应作为一种高效的化学转化方法,制取的羧酸及其衍生物在诸多领域均有涉及。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针对涉及CO2参与的过渡金属镍催化
伴随着人口的膨胀及工业的发展,作为中原城市群重点污染以及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之一的新乡市,空气污染状况愈发严重,人们对于大气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研究通过收集2017年新乡市空气污染物的在线监测数据,并在各季节对PM2.5进行阶段性连续采样,分析了大气污染物及PM2.5中化学组分的污染特征,运用富集因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讨论其污染来源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同
目的:对6种女贞属药用植物采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其亲缘关系与药用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为女贞属药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进一步研究女贞属植物的种内鉴别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整理对6种女贞属药用植物进行本草考证,采用植物解剖学技术观察记录其花、叶及根解剖学特征,拟得到较为合理的亲缘关系树形图;提取6种女贞属植物的DNA进行鉴定分析,采用相似性搜索并构建Ne
目的:在大鼠血瘀证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欧当归内酯A(Levistilide A,LA)在血瘀证中的作用,以及在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损伤模型基础上,验证LA对其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选择体重300g左右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血瘀证模型组(Model)、模型+阿司匹林
学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ginsenoside compound K,CK)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凋亡、迁移、表型转换以及胶原沉积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机制。为肺动脉高压(pulmona
学位
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几乎占儿童恶性肿瘤的三分之一。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耐药仍然是ALL患儿面临的挑战。传统中药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促凋亡的作用,可以作为化疗中的辅助药物。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具有抗肿瘤及增强肿瘤化疗敏感性等作用,但未见SAL抗白血病作用
学位
癌症作为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然而临床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不具有肿瘤靶向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增殖,引发多重毒副作用。另外,由肿瘤细胞膜蛋白介导的单向性能量依赖的药物外排会导致肿瘤的多重化疗药物抵抗。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纳米药物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具有P糖蛋白靶向性的多重药物抵抗外排泵抑制剂;2.多重靶向性药物;3.合成纳米载体装载药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