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泌半纤维素降解酶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的构建与应用

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纤维素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单糖构成的异质多聚体,主要包括木聚糖与甘露聚糖等。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s)是能使植物细胞壁中除纤维素和果胶物质外的多糖水解的酶类。半纤维素酶可以将半纤维素降解为单糖或低聚寡糖,解除其对营养因子的阻碍作用,进而提高营养成分的可利用率。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原材料的需求,例如益生元低聚糖、化学品、蛋白质、生物氢和沼气。所以,半纤维素酶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降解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阿魏酸酯酶是在微生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半纤维素降解酶。利用阿魏酸酯酶处理木质纤维素时,会生成阿魏酸,其具有抗辐射作用、抗氧化功能、抗菌和抗病毒等功能,同时在人体中可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由于阿魏酸酯酶的多种生物技术功能,致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大的利用潜力。但是在现有研究中,阿魏酸酯酶的生产多是从各种微生物中分离和纯化,产量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更适合用于工业生产的酶活与产量更高的阿魏酸酯酶仍有待开发。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经典的原核基因表达宿主,具有培养期短、操作方便等优点,是重组蛋白研究和应用的首选。然而,大肠杆菌产生的重组蛋白通常位于细胞质或周质空间。细胞外生产重组蛋白有显著的优势,例如可以简化重组蛋白的纯化,或者有助于重组蛋白在胞外直接发挥作用。本研究基于阿魏酸酯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分泌这一现象,优化阿魏酸酯酶的产量与活性,并利用阿魏酸酯酶的N端序列引导其他酶的分泌,构建多酶共表达载体,实现低聚木糖、木糖与阿魏酸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策略提高阿魏酸酯酶的胞外分泌量。首先,对阿魏酸酯酶FaeLam的DNA序列进行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构建E.coli BL21/pET22b-Opt-Fae,相比E.coli BL21/pET22b-FaeLam的胞外酶活提高41.97%,胞外酶产量达到2858.85 U/L。构建了级联不同数量T7启动子与更换不同5’UTR的重组菌株,其中级联4个T7启动子与更换A-5’UTR时,对阿魏酸酯酶分泌量的提高尤为明显,相比E.coli BL21/pET22b-Opt-Fae分别提高36.46%与31.25%。随后,使用随机突变试剂盒对N端序列进行随机突变,并且基于阿魏酸酯酶的可溶性分泌现象,筛选出突变株E.coli BL21/pET22b-Opt-Fae C66,相比E.coli BL21/pET22b-Opt-Fae,胞外阿魏酸酯酶分泌量提高20.66%左右,胞外酶活可以达到3449.49 U/L。为了进一步提高阿魏酸酯酶的分泌量,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鉴定出114个阿魏酸酯酶在胞内的结合蛋白,从中筛选出11个分泌辅助因子并且用于阿魏酸酯酶共表达,其中SurA、DanK和TolC的促进分泌作用最为明显,分别使阿魏酸酯酶的胞外产量提高20.09%、23.17%与25.75%。这些结果为阿魏酸酯酶的产量提高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用于工业生产提供可能。(2)定点突变提高阿魏酸酯酶的催化效率。为了提高阿魏酸酯酶的单位活性,得到更适用于生产的阿魏酸酯酶。首先构建了Fae-T40A、Fae-Q134T、Fae-F160A、Fae-G161A、Fae-Q198A与Fae-5×Site等6个阿魏酸酯酶突变体菌株。通过将突变体菌株与原始菌株E.coli BL21/pET22b-Opt-Fae经过诱导表达,使用His-Trap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纯酶液进行酶学性质测定,包括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发现单位点突变对阿魏酸酯酶的酶学性质几乎没有影响,但是Fae-5×Site突变体的酶活急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多位点突变破坏了阿魏酸酯酶的空间结构。Fae-Q134T与Fae-Q198A的酶活相比原始阿魏酸酯酶FaeLam分别提高39.21%与48.88%,酶活分别可以达到397.99±4.77 U/mg与425.64±5.55U/mg。测定不同酶突变体的动力学参数,比较底物亲和力与底物周转率,提高阿魏酸酯酶酶解效率,其中Fae-Q134T与Fae-Q198A的催化效率相比原始酶分别提高到4.62倍与5.42倍。这些结果为改造更高催化效率的阿魏酸酯酶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3)N20序列引导木聚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通过将噬淀粉乳杆菌来源的阿魏酸酯酶N端20个氨基酸序列(N20)作为信号肽,添加在类地衣芽孢杆菌来源的木聚糖酶的N端,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过表达并分析其酶学性质。其酶学性质的测定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7.0,然而在最适温度时的温度稳定性较差,但是37℃时温度稳定性较好,这使得可以利用构建的重组菌株E.coli BL21/pET22b-N20Xyl用于木聚糖的同步生长发酵。对木聚糖酶重组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包括培养基、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甘氨酸浓度与发酵时间,将木聚糖酶的胞外产量提高到504.12±10.66 U/mL。然后将该菌株用于木聚糖同步生长与发酵,测定发酵液的还原糖含量为8.79±0.10 g/L。TLC与HPLC结果显示主要终产物是木二糖(4.35±0.05 g/L)、木三糖(2.34±0.01 g/L)和木四糖(0.57±0.01 g/L)。随后,使用20株不同的乳酸菌测定XOS的促生长作用。研究的结果显示短小乳杆菌、屎肠球菌、魏斯氏菌与乳酸片球菌可以高效的利用XOS用于生长。这些结果表明,阿魏酸酯酶N端20个氨基酸序列(N20)是一种有效的信号肽,可以实现重组蛋白的胞外生产以及底物的同步发酵,进一步拓宽信号肽的种类。(4)单载体多酶共表达菌株的构建与应用。首先,通过Red/ET重组技术敲除了E.coli BL21的木糖利用基因(木糖异构酶XylA与木糖激酶XylB),在添加木糖的M9培养基中的生长实验表明,E.coli BL21/ΔxylAB完全丧失木糖利用能力。随后构建木糖苷酶Xys、阿魏酸酯酶FaeLam、木聚糖酶N20Xyl的多酶表达菌株,并对三个酶的顺序进行筛选,通过IPTG(终浓度0.5 mM)诱导后进行综合酶活测定,筛选出最优顺序的重组菌株E.coli BL21/ΔxylAB/pDⅢ-2。将木聚糖以50 g/L浓度添加到培养基中以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进行同步生长发酵,最终发酵液的胞外还原糖含量为33.70±0.46 g/L。将得到的发酵液测定了其多项抗氧化能力并配置成特殊MRS培养基用于益生菌培养,其中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达到80.0%,总抗氧化能力可以达到2.289±0.55。特殊MRS培养基相比于木糖MRS培养基,也更能促进乳酸菌的生长。这些结果为构建单载体多酶共表达菌株提供了依据,使用多酶共表达菌株实现木糖与阿魏酸的生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功能性磁刺激(FMS)治疗对慢性意识障碍(pDo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pDo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F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评定及脑电图检测,并根据CRS-
期刊
通过对小学高段数学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到当前该板块教学存在教学目标维度单一、缺乏关注学习者思维层面的活动、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图示工具的功能挖掘不足等问题。在教学中强调知识表征,但学习者的思维仍处于隐匿状态。实际教学中,教师已经认识并能够运用线段图、思维导图表征问题和知识,力求将知识可视化,着力实现清晰准确地表示知识。但是教学设计普遍缺乏解读学习者的思考结果,以及对学习者思维过程的追
学位
目的 观察预行飞秒激光原位角磨镶术(FS-LASIK)的近视患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Kappa角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6月至8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近视矫正中心预行FS-LASIK的近视患者104例(208眼)。用Sirius三维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患者双眼在明视、黄昏视和暗视条件下的瞳孔直径和瞳孔中心偏移量。并将瞳孔中心偏移量在直角坐标系中转换为Kappa角水平分量
期刊
<正>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历来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认为,从发展学生素质的角度而言,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有四大方面的价值:一是作为化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基本条件;二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骨架;三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广袤沃土;四是树立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感性素材。
期刊
阐释了动态课堂教学的内涵及其建构。介绍了动态课堂教学的做法:从情境触动、实验诱动、交流互动三个维度,找准课堂动力源,促使学生真学、深学、乐学;在动态生成与价值跟进中,落实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动态课堂教学需要实施有效跟进的观点。
期刊
实验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树立化学学科价值观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能够在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合作与自主探究、实验总结和反思中促使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合理设疑、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实验总结三个环节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化学中落实实验探究式教学。
期刊
传统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存在评价目标“素养表现性”不足、评价任务“素养针对性”不强、评价标准“素养层次性”不清等现状,制约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小学数学学习表现评价把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基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框架,探索“嵌合式”和“整合式”实施模式,推进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素养、表现、教学、学习的良性互动中,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进阶,创新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新样态。
期刊
报纸
“自主学习”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中重点强调且不断推广的一项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方法”与“态度”,因此不仅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同时还能够对课堂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起到双重提升的效果。为了有效促成这一理想教学目标,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动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工作核心,同时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思想以及观念,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期刊
<正>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三化学知识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中考常见考查内容一般是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考查形式却是多样的,这些题经常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这里将通过几个典型试题的分析,总结金属化学性质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一、夯实基础,有备无患1.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酸反应(3)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2.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