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双目立体视觉匹配算法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目立体视觉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它通过一个场景在不同视角下捕获的多个二维成像可以重建3D场景,在无人驾驶、虚拟现实和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立体匹配是双目立体技术中的最重要、最困难的一个环节,立体匹配的目标是通过给定立体相机拍摄到的两个图像,计算参考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视差,得到视差图从而计算深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遵循四步流程:匹配代价计算、代价聚合、视差计算和视差优化,但是这种手工制作特征描述符的方法往往受到效率低下的困扰。最近几年,由于卷积神经网络超强的特征提取能力,一度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特征描述符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可以将视差估计看成一项学习任务,利用大量数据不断优化模型参数进行学习,使用学习过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处理输入图像输出视差图。相对于传统立体匹配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捕获局部上下文信息,对于不适定区域(遮挡、弱纹理和深度不连续等)的表现更加鲁棒,在匹配速度和精度方面都有了不错的提升。本文对双目立体视觉匹配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重难点问题做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针对传统四步法中多步骤、多模块的任务处理方式导致的一些问题,容易造成误差累积并且计算过程繁冗复杂,本文设计了一个端到端的视差预测框架输出良好视差图,不需要任何后处理步骤。本文在先前卷积神经网络立体匹配算法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网络结构。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立体匹配算法在不适定区域的特征提取能力不足问题,本文充分利用所提取图像的不同层级特征信息,在孪生网络结构两个分支的前端部分设计了一个池化金字塔层,提取多尺度低层结构特征,并且在网络后端融合其后三层的高级语义特征,强化了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图像特征表示和提取能力。提取完左右图像特征后进行相似性度量,最后输出视差图。在KITTI 2015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其他类似算法进行了对比,提高了一定立体匹配精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政务服务改革新举措新措施,人民群众对行政审批服务提速的需求愈加强烈,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安县政务服务中心由此面临一些新的课
圆筒型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是一种新型电机,初级线圈是直线电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在直线电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初级线圈缠绕聚酰亚胺薄膜,目前该环节的生产仍然靠人工操作,针对初级线圈聚酰亚胺膜的缠绕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自动缠绕技术,包括对缠绕工艺以及缠绕机的设计,来解决人工缠绕的工艺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化初级线圈聚酰亚胺膜的缠绕工艺,工艺中针对初级线圈的特殊形状给出了三种缠绕方式:环形缠绕、交叉与O形缠绕、
目标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与监控、人机交互、智能交通等领域。在实际跟踪过程中,目标容易受外界光照变化、尺度变化、周围背景信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重建过程中处于重要调控地位,对组织修复及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多能成体干细胞,能够在细胞内外信号的诱导下分化为成骨细胞、
电渣重熔技术是将金属冶炼与铸造结合一体的冶金方式,广泛应用于钢铁等黑色金属的提纯精炼中,可以减少金属中的夹杂与偏析,优化其力学性能。目前电渣重熔技术在有色金属领域应用较少,在铝青铜上应用的案例未见报道。铝青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耐蚀等性能,而铜合金铸件因结构、形体复杂、铸件凝固差异性大等问题造成铸件本体性能远远低于试样性能,本文希望通过电渣重熔对铝青铜进行精炼和凝固控制,从而获得组织均匀致密
为掌握大轴重重载列车作用下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动态响应特征,同时为重载铁路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支撑,课题组以朔黄铁路K70+650(桥梁段)和K70+939(路基段)为依托,进行了重载铁路线路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试验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轨道的振动加速度呈现增大趋势;轮轨力及轨道结构位移基本不变(或略微变化),充分证明振动加速度对列车行驶速度敏感性较高。(2)以1
为了保证基坑工程的正常进行,需要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对工程体进行变形监测。基坑变形监测工作的关键是数据的处理,目的是变形的预测。目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多元线
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率则高居第一位。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卵巢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
透明光电器件,因其在室温下兼具高透明性和高光电性能而在智能窗口、能源材料及相关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氧化物构成的透明p-n结器件,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性能,使该类
二化螟是水稻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寄生蜂作为水稻田中重要寄生性天敌能有效调节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本论文基于江西省水稻二化螟及多样性的农田景观为研究背景,评价二化螟卵寄生蜂在不同时期的种群发生动态和田间采集方法、分析不同地区二化螟越冬幼虫被寄生率及其优势寄生蜂差异以及农田景观格局差异对越冬二化螟幼虫寄生蜂控害能力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二化螟卵寄生蜂田间采集方法及种群动态监测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