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芒康竹卡断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553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境内规划有多项大型建设,其中包括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等,地处三江造山带,规划建设的工程距一级构造单元-澜沧江结合带仅十余千米,距区域性断裂-竹卡断裂带仅数百米至数公里。澜沧江断裂的东支-竹卡断裂,除其活动性存在较大的争议外,特别是在地质构造方面研究,仍显薄弱。竹卡断裂带作为离规划工程最近的一条区域性大规模断裂带,断裂的地质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绒曲河地区,对于竹卡断裂的几何学展布的研究主要通过平硐及钻孔控制,研究区内竹卡断裂可以分为南(绒曲河)段、北(色汝沟)段两段;竹卡断裂南(绒曲河)段大体沿绒曲河展布,断裂走向NNE-近SN-NNW,总体呈W突出的弧形。位于绒曲河左岸的PD23完整揭露了竹卡断裂带,清楚展示了变形、分带、蚀变特征。上(SW)盘主要为中三叠统竹卡群(T2Z)糜棱岩化英安岩,下(NE)盘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黑色钙质、泥质构造片岩和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竹卡断裂断层面产状:走向NW-SE,倾向238°,倾角78°;破碎带宽30cm左右,破碎带均由上盘钾长花岗岩变形所构成,发育灰白色花岗质碎粉岩和碎粒岩,定向性明显,在破碎带边缘见牵引变形,指示竹卡断层为逆断层。竹卡断裂北(色汝沟)段,断层总体倾向SW,倾角83°,断层破碎带宽5-20cm左右,发育石灰岩质构造角砾岩及其强烈劈理化带和透镜体化带,主断面处发育2-5cm的土黄色碎粉岩。断层上盘为紫红色块状微晶流纹岩;断层下盘为强劈理化薄层细-泥晶灰岩,劈理产状为198°∠79°,沿劈理方向发育大量方解石脉,且局部见劈理发生后期揉皱;同时劈理中发育能干性较强石香肠化灰岩透镜体,表现为脆韧性变形。根据断层带内透镜体排列方式可判断断层性质为逆冲断层。竹卡断裂无活动性,其主要依据有:(1)不显示活动构造地貌。除绒曲河口顺绒曲河发育外,其余段均从山麓通过,无连续线性活动构造形迹,即该断层无活动构造地貌标志;(2)沿断裂带未发生过地震,即无地震活动显示;(3)沿断裂带未见温泉出露,即无地热活动显示;(4)上覆及邻近的第四系未见扰动、褶皱、断层等新构造、活动构造迹象。绒曲河口Ⅰ-Ⅲ级阶地均无变形现象,而该区Ⅲ级阶地年龄在10万年以上,说明晚更新世以来,竹卡断裂无活动性;(5)竹卡主断层碎屑物石英形貌中-深侵蚀石英为主,反映上新世-早更新世活动特征,中更新世以来不具活动性。竹卡断裂及次级断裂ESR年龄分别为(21.55±2.0)万年、(13.39±0.80)万年,也说明竹卡断层不具活动性。所以研究区竹卡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为早-中更新世,第四纪晚期以来不具活动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平寨穹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大方县、金沙县、黔西县三县交界处,区域上属于华南板块上扬子地块内部,平寨穹窿位于“黔中隆起”区北缘,临北部坳陷区,属大方-黔西北东向弱变形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