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荒漠绿洲区西瓜耗水规律与调亏灌溉模式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甘肃民勤荒漠绿洲区覆膜西瓜在调亏灌溉条件下的耗水规律与调亏模式进行了研究。试验设在甘肃民勤县农技中心农场内。该试验采用当地常用灌水量作为标准灌水量,以2/3、1/2 和1/3 的标准水量作为亏水度;按照西瓜的生理生长特性划分为:播种-开花、开花-坐果、坐果-膨大和膨大-成熟4 个生育阶段作为试验的调亏阶段;试验设置10 个处理(含一个对照),每个处理两次重复;采用单阶段和全生育期各阶段组合调亏,试验从5 月1 日(播种)开始至8月17 日(采果)结束,历时共109 天,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在播种-开花期内对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研究表明,充分供水的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大于水分亏缺条件下的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2/3 亏水的处理4 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对照;坐果-膨大期亏水阶段内,2/3 亏水的处理6 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1/2 亏水的处理3,对照的蒸腾速率高于水分亏缺处理。 (2)通过对西瓜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量的研究表明:在播种-开花期内,经过2/3 标准水量亏水后复水,能够使西瓜的主蔓、根、叶片和花等器官存在着补偿生长效应;在全生育阶段亏水处理8 根冠比较为理想。  (3)耗水量和灌溉水量的关系上表明,耗水量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西瓜的作物系数最大值出现在坐果-膨大期,这也是西瓜耗水的关键期。 (4)产量最高的是坐果-膨大期内进行2/3 亏水的处理6(单阶段亏水),产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高出对照3.81%;在全生育期均亏水的处理8 虽然减产5.01%,但节水12.92%;产量与耗水量和灌溉水量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其它处理对比,在全生育期均进行亏水的处理8 的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通过综合分析品质发现,处理8 的品质较优,在经过了两周的储存后,除果肉硬度比储藏前高外,瓜皮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在品质上均低于储存前。(5)试验采用4 个不同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对比研究发现: Jensen模型适宜于民勤地区西瓜缺水敏感指数研究,其缺水敏感顺序为;坐果-膨大>膨大-成熟>开花-坐果>播种-开花;
其他文献
本文以在建工程鹧鸪山隧道巷道式通风情况下不同施工工序通风参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下通风设备参数在考虑高原气候条件下含氧情况、隧道围岩情况、洞内机械设备运转情况、
本文以石墨、六方氮化硼、非晶硼粉为原料,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 BCN 前驱物。 BCN 前驱物经过高温高压处理后,转变为六方结构 B2CN 化合物;在使用 Ca3B2N4 触媒的情况下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棉种质量是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发芽率作为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规方法是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检验棉花种子质量,但生产实践表明,在试验室理想条件下棉种发芽率与自然环境下田间出苗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且其实验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数据处理速度、精度和结果分析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因此,针对此问题探寻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脱绒棉种内部品质
作者采用统计资料分析、典型调查和专家采访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三大耕作体系:翻耕、免耕、虚实并存(间隔)耕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 为了清楚地对三种耕作进行比较,首先详
本文首先分析了真空冷冻干燥的国内外现状,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指出了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开发连续式冷冻干燥设备的意义。 在分析国际上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增强,城市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城市资源共享,能够更好地改善城市多样环境,积极的做好城市的公共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