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排污系数法是我国污染源普查的主要核算方法之一,同时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工具。由于其开发过程中的定位及适用企业自身限制,产排污系数在目前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具体到某一企业的核算结果与实际产排污情况相差较大,亟待修正。相比其它污染物,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难降解及生物富集等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威胁较大。利用重金属产生系数对行业重金属的产生进行核算和监管有利于完善我国重金属管理体制,加强重点企业环境污染事故防控,提升环境状况和人民生活质量。本文运用文献调查分析确定研究目标所在,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开展了下列相关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开展了重金属产生系数适用性分析。首先,根据产(排)污系数的内涵及应用范围,结合统计学原理,构建了重金属产排污系数适用性分析方法。通过拟合优度检验筛选数据样本,并确保其为正态分布,将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t分布假设检验验证产生系数与样本产生强度平均值的一致性,并对每个样本企业的产生强度作离散度分析,得出其适用性。(2)构建了重金属产生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因子筛选和识别的原则,即在初选因子的选择上要遵循相关性原则、指标易获取原则及全面性原则;综合对比了多种因子识别方法,最终选取相关性分析法作为重金属产生强度相关因子识别方法;运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识别出的与重金属产生强度相关的主要因子进行赋权、打分,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评价综合指数。(3)构建了重金属产生系数修正系数模型。选择特定“四同”下的重金属产生系数,利用综合指数和企业实际产生强度构建数学模型对重金属产生系数进行修正。(4)开展了实例分析。选取铅蓄电池业作为典型涉重行业,对其某一具体“四同”下的铅产生系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产生系数在当前生产状况下仍能反映行业平均值水平,为产生系数的修正奠定了基础;对铅酸蓄电池制造业的当今主流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重要产排污节点和关键环节进行了梳理,筛选出铅蓄电池业废水和废气中与重金属(铅)产生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基本因子各8个,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基本因子与企业实际重金属产生强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与废水中铅产生强度显著相关的因子2个,废气中显著相关因子7个;基于显著相关因子构建了废水和和废气中铅产生强度综合评价体系,并就废水中的铅产生系数构建了修正系数模型。本文以数理统计方法为理论基础,以铅蓄电池业为实例研究,从产排污节点和关键环节上证明了具体行业对“四同”因子进行补充,对基于“四同”的重金属产生系数进行修正的可能,并构建了相应的产生系数修正系数模型,为我国产排污系数理论方法的补充研究开拓了新思路,使产排污系数对我国环境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的指导作用更加具体化、更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