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在体细胞可视化成像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y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复发与进展是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BUC)典型的生物学行为特征。提高BUC患者就诊时高复发进展风险的预判能力,可有效改善其诊疗及预后水平。肿瘤在体细胞生物学行为分析可用于评估肿瘤复发进展风险,其检测依赖荧光图像技术的发展,但在实现过程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纳米半导体晶体,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为肿瘤细胞在体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思路。本文利用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分析利用该探针进行膀胱尿路上皮癌体内非侵入性可视化肿瘤靶向成像的可行性。目的一方面,探讨量子点对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的存活率、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制备量子点偶联的抗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QD-PSCA),检测探针的荧光性质,观察该荧光探针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成像,分析活体内肿瘤非侵入性靶向成像的可行性,为活体内肿瘤非侵入性的靶向成像提供实验基础。最后,探讨量子点抗体荧光探针(QD-PSCA)和量子点肽段荧光探针(QD-TAT)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肿瘤在体可视化成像情况,为肿瘤微病灶的特异性识别、早期诊断、药物治疗等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量子点对膀胱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量子点荧光非特异性标记膀胱尿路上皮癌活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量子点细胞标记率;观察不同浓度量子点被摄取进入细胞后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比较分析已标记量子点的膀胱癌细胞和未标记量子点的膀胱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采用化学共价偶联的方法,制备氨基水溶性的(CdSe/ZnS)QD-PSCA单抗荧光探针,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探针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应用量子点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QD-PSCA荧光探针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能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探针对活细胞的标记效果。制备QD-PSCA和QD-TAT荧光探针,在体外分别将QD-PSCA和QD-TAT标记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探针对癌细胞的标记效果;将已标记量子点的肿瘤细胞悬液通过皮下注射于裸鼠右侧颈背部皮下,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动物活体可视化成像,观察QD-TAT探针对BUC细胞在体内动态成像情况并分析荧光稳定性;建立膀胱癌细胞裸鼠颈背部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QD-PSCA和QD-TAT探针,在不同时间点通过Maestro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QD-PSCA和QD-TAT荧光探针对BUC皮下移植瘤的靶向成像情况以及探针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1.量子点对膀胱癌活细胞的毒性检测通过CCK-8检测发现,膀胱癌细胞和量子点共同孵育24 h后,其存活率随着量子点浓度的升高均显示下降趋势,在日常使用浓度(5 nM、10 nM和20 nM)下,实验组膀胱癌细胞存活率和对照组膀胱癌细胞存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均>0.05),而量子点在高浓度情况下(40 nM、80 nM),实验组和对照组膀胱癌细胞存活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量子点对膀胱癌活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量子点标记膀胱癌EJ细胞2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量子点对细胞的标记率为98.5%;不同浓度的量子点(5 nM、10 nM和20 nM)对膀胱癌EJ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中,已标记量子点的膀胱癌EJ细胞和未标记量子点的膀胱癌EJ细胞相比较,两组划痕修复率和平均穿膜细胞数之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3.QD605-PSCA探针荧光性质以及对膀胱癌细胞的标记效果QD605-PSCA探针仍具有游离QD605的光学特性和PSCA抗体的免疫活性,该探针激发光谱范围宽且连续,在608 nm处有明显的发射峰;该探针能够与膀胱癌细胞表面抗原PSCA特异性结合,活细胞标记特异性荧光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且荧光稳定,持续时间长。4.两种量子点荧光探针对膀胱癌活细胞的标记检测体外实验结果显示QD605-PSCA探针能与膀胱癌EJ细胞和BIU-87细胞膜表达的PSCA特异性结合,QD605-TAT能够通过肽段的穿膜作用非特异性内吞穿过胞膜进入肿瘤细胞胞浆。5.肿瘤体内可视化成像检测将已标记量子点的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注射于裸鼠颈背部皮下后,Maestro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可以显示肿瘤部位明显荧光信号,连续观察一周,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部位成像范围和荧光信号逐渐减弱;成功建立裸鼠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肿瘤生长大小达1.0-1.2cm左右时,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不同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发现QD605-PSCA探针尾静脉注射后能够对BUC裸鼠移植瘤进行可视化的肿瘤靶向荧光成像,而QD605-TAT和游离QD605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后在BUC裸鼠移植瘤部位未见明显肿瘤成像;组织病理学检测证明QD605-PSCA探针的荧光在肿瘤部位和肝脏可见,在其它脏器未见有明显荧光,而非特异性的QD605-TAT探针及游离的QD605探针在肿瘤部位和其它脏器均未见明显量子点荧光。结论1.高浓度的量子点对膀胱癌细胞的活力有一定的影响,而常规使用浓度的量子点对膀胱癌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常规使用浓度的量子点被摄取入膀胱癌细胞后对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2.量子点-PSCA抗体荧光探针具有膀胱癌细胞特异性标记成像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有助于膀胱癌非侵入性的活体内靶像成像、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研究。3.肽段连接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在膀胱癌体外活细胞标记成像、长期动态示踪以及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抗体连接的量子点荧光探针能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在体细胞进行特异性靶向标记成像识别,在膀胱癌体内非侵入性肿瘤微病灶识别、动态观察和药物靶向运输治疗方面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背景:心肌缺血是指由心肌灌注不足引起心脏能量代谢异常,功能局限性改变的过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脉搭桥术(CABG)的发展和普及,冠心病的死亡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冠脉侧枝循环可减小缺血和梗死灶面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然而现有研究对于冠脉侧枝生长的作用机制并未阐明。因此,
背景:一氧化氮(Nitric Oxid,NO)在体内由一氧化氮合成酶(NO synthases,NOS)催化L-精氨酸产生。在生物系统中NO的半衰期极短,以秒来计算。由于扩散速度极快,因此有利于快速到达作用靶点发挥其调控功能。几乎所有的心肌细胞都能产生NO,对心血管系统发挥极其重要的保护作用。NO通过血管依赖的和非血管依赖的途径调控多种心血管功能。前者包括调节冠脉血管收缩、凝血功能、血管平滑肌增殖
背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有效的方法为再灌注治疗,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再灌注心肌损伤(reperfusion injury,RI),包括心肌细胞凋亡坏死等,是限制再灌注治疗疗效甚或致死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
第一部分维拉帕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5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成普通组和模型组。普通组小鼠25只,给予普通饲料饲养;模型组小鼠30只,给予45%高脂饲料饲养。每日观察小鼠活动、毛色、饮食等。饲养过程中,普通组中出现1只小鼠体重不增,小鼠状态差,予以剔除。模型组中出现4只小
目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和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胆囊平滑肌收缩功能减弱是AAC发生的主要特征之一。胆道系统内广泛存在和分布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具有产生和传播胆囊自发性节律、调节胆囊运动、引起胆囊收缩等功能,当发生AAC时,胆囊内
目的:瞬时受体电位M7(TRPM7)是具有激酶活性和离子通道活性的双功能蛋白,调控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功能。然而,TRPM7与膀胱癌的关系还有待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组织,细胞和动物层面探讨TRPM7对膀胱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取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上皮组织,进行基因芯片筛选,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挑选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采用qRT-PCR和免疫荧光化学分别检测组织中TRPM7的mRNA和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检测PCOS及PCOS伴2型糖尿病(PCOS-2DM)大鼠胰岛内ATPsyn-β的表达改变,并通过上调PCOS-2DM大鼠胰岛细胞ATPsyn-β的表达,了解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功能是否能够得到改善,进一步探索ATPsyn-β在PCOS-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具体的研究目的为:1.成功构建PCOS-2DM大鼠的模型,并在造模后成功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并进行原代培
研究背景与目的: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邻足突间形成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维持肾小球正常滤过功能。SD区结构和功能损伤将导致足细胞细胞骨架稳定性减弱、足细胞脱落/丢失,最终发生进行性蛋白尿。Nephrin是SD区的重要组成元件,跨膜表达于足细胞胞膜,其胞外段包含有Ⅲ型纤连蛋白样结构和IgG样区域,可通过嗜同性或嗜异性作用与相邻nephrin分子或neph
目的:探讨孤儿核受体NR2E1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胰岛β细胞代偿性增殖的调控作用,体外实验研究NR2E1对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下NIT-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下游靶点进行探讨和验证。方法:Crispr-cas9法构建NR2E1基因敲除鼠,基因型鉴定后,8周龄NR2E1-/-鼠(KO-NR2E1)与对应的同窝WT鼠各24只,随机分为以下四组:(1)NR2E1-/-鼠,标准饮食(standard diet
第一部分目的:应用柔性电极阵列半植入大鼠的大脑硬膜外,建立皮层电刺激通路并进行运动皮层绘图,初步评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8只,建立硬膜外植入电极阵列的动物模型及皮层电刺激通路。植入术后第2,5,8,11,14天大脑的电极阵列覆盖区的运动皮层绘图并纵向比较不同时间点测量值的统计学差别,同时第14天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其安全性及可靠性。结果:8只参与实验大鼠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