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溶性聚磷酸铵是一种很好的农用液体肥料和工业原料,因其聚合度、溶解性、热稳定性等的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用途。根据原料来源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可以制备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铵。现阶段国内聚磷酸铵的主要生产工艺是热法磷酸与尿素反应,生成磷酸脲;再利用磷酸脲与尿素在250-340℃反应而得。该路线生产的聚磷酸铵聚合度为2,副产物缩二脲对作物生长产生药害;生产过程中会因为突然放出大量CO2和NH3、大量放热而冲料、危险,生产不易控制,产量维持在1万吨以下。因此,采用更廉价的原料和更简单的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选取廉价易得的工业磷酸一铵为原料,通过磷酸一铵的高温聚合反应,得到酸式聚磷酸铵,然后对酸式聚磷酸铵进行氨化,得到所需要的水溶性聚磷酸铵。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和不同氨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聚合温度为275℃,反应时间为6小时,采用碳酸氢铵做氨化剂时,得到产品平均聚合度为4,含氮量17.63%,含磷量为57.86%;采用氨气做氨化剂时,得到产品平均聚合度为9,含氮量17.97%,含磷量为57.66%。并通过红外和热重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此工艺较传统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产品性能也较好。在制备水溶性聚磷酸铵的基础上,探究了中间产物酸式聚磷酸铵的应用。以酸式聚磷酸铵为酯化剂酯化木薯淀粉,得到木薯淀粉聚磷酸酯。通过单因素实验条件的探究,分析了酯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条件是:酯化剂用量为10%,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h,催化剂用量为5%,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取代度0.107,反应效率74.41%。并对产品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热分析,以及糊化性质的检测,得到产品的具有糊化温度下降,粘度更大等性质,可以作为絮凝剂处理废纸脱墨废水及化工厂的工业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