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戏的教育价值形成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从最初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授,到作为狭义教育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这一专门机构的形成,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逐渐为学校教育所专有。但是至始至终,学校教育都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当其从人类社会综合性活动中独立出来,朝着教育专门化的道路发展的同时,民族社会群体的教育并没有停止,它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蕴藏于民族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贵州侗戏即是如此。它通过侗族青年演员与各村寨民族群体的交往形式进行运转,这样的多极教育主体关系既间接地拓展了教育活动的空间,使得侗戏的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戏台,也使得侗族人民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中接受了贵州侗戏活动的无意识熏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完成生活的导入教育,其教育价值内涵得以充分体现。本研究通过对侗戏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和对贵州省黎平县龙额侗寨戏师等人员进行的访谈,发现贵州侗戏教育价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贵州侗戏的生成离不开侗族传统文化,不论是戏台的社会功能的形成还是侗戏活动形式对已有艺术形式的继承,贵州侗戏在侗族的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侗戏活动在其产生之初就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相联系,既继承了侗族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也吸收了周围民族尤其是汉族文化的戏剧表演艺术内涵,从而成为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一。即使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之下,贵州侗戏的传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当地年长者依然对侗戏保有浓厚的兴趣,青年人虽然对无暇顾及表示无奈却也表现出对侗戏的向往。本研究认为贵州侗戏教育价值的形成有其教育结构基础,从教育学的学科视角来看,贵州侗戏活动所蕴含的教育要素包括贵州侗戏活动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这四者之间呈现出多极复杂的交叉网络,丰富多元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内容,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构成侗戏教育活动的结构基础。贵州侗戏教育价值的形成也有其活动载体,本研究通过对龙额侗寨戏师等人员的访谈,结合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认为贵州侗戏的的基本流程是同侗族的传统习俗相联系的,在人与人,村寨与村寨的交往之间完成无意识熏陶,在月耶戏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完成了导入教育。在贵州侗戏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之间,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之间呈现的是复杂多变的交互关系网络,正是在这样的复杂系统中,贵州侗戏完成了对受教育者的无意识影响,形成了贵州侗戏的教育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相对更高了。而如何才能使得职业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办出自身的特色,能够拥有长足的竞争优势,就只有依靠高质量、高水平的
教师话语(TT)是指教师在二语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他在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话语不但给教师提供了执行教学计划的工
徐明初(阿初)1944年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师从“猫王”陈莲涛先生,笔耕三十余年。作品曾多次入选参展,并在《中国书画报》、《新民晚报》、《劳动报》等报刊发表。
期刊
期刊
女子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殊领域,女子大学作为最纯粹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对女性及全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国外,女子大学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制,形成了包括公立、私立、研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