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关于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却基本上属于客体研究,聚焦于商业模式的起源、定义和构成,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与定义,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学,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等。在这些客体研究中,缺乏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深入解析,缺乏新商业模式的形成机理分析,更重要的是,当前的研究中缺乏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主体的实证研究。因此,论文除了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必要的理论拓展外,未将重点放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类型、要素(如具体的价值创造方式是什么、价值主张是什么、如何进行价值传递和如何进行价值获取等)等客体方面,而是将重点放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因素的探讨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为样本,探讨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商业模式的创新。论文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将商业模式创新扩展成了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两个部分或阶段,比较了这两个部分或阶段的异同。然后,运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的知识分散理论、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和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从理论上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结果——新商业模式的两种形成机制,即理性创设观和自发生成观。根据商业模式是战略的具体表现的观点,通过分析战略管理中的计划学派、设计学派、企业家学派等关于战略形成的内在假设的不足,指出了学习学派的合理性,从学习学派的过程观视角佐证了新商业模式的自发生成观的合理性。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扩展、新商业模式的自发生成观和创新分类的基础上,论文指出新商业模式是员工在商业模式运营过程中不断自发改进而涌现出来的,得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源泉是企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的观点。由于专门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少,因此本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通过内容分析问卷的调研,共得到了839个词语,归纳为45个关键词,分为员工层次和企业层次两类,结合理论界研究人员的观点,建构了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层次与员工层次的三层次理论框架。本文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为样本,选择了员工层次的员工吸收能力、员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层次的企业文化共三个影响因素,并运用阶层线性模型(HLM)探讨这三个影响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论文首先运用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了研究假设。其次开发了商业模式创新、员工吸收能力、员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研究问卷,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问卷结构进行了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了问卷的效度。第三,运用阶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员工吸收能力、员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为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两个构面获得了数据分析的支持;员工吸收能力可分为辨识与共享、理解与整合和个人投入三个构面,其中辨识与共享构面对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的正向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理解与整合构面对商业模式应用的正向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员工企业家精神可分为创新精神、求知精神、合作精神和责任精神四个构面,其中的创新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的正向作用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求知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意的正向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合作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意的正向作用达到显著水平;企业文化可分为创新型文化与官僚型文化两类,其中创新型文化对商业模式应用的正向直接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官僚型文化对商业模式创意的负向直接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创新型文化在求知精神与商业模式创意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官僚型文化在责任精神与商业模式创意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