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外周血T淋巴细胞频数与预后的相关性;基于HBV-ACLF正虚病机的益气健脾法治疗改善其预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肝病科收住入院的基础病变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符合2012年修订的《肝衰竭防治指南》的标准)患者共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法联合西医综合内科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MELD评分以及CD3+、CD4+、CD8+(CTL)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频数等免疫学指标,同时,选取23例正常人和23例慢乙肝患者以便于与HBV-ACLF患者对照。结果:1)与正常人和慢乙肝患者比较,HBV-ACLF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上升,淋巴细胞比例、CD3+T淋巴细胞频数明显降低。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CD3+T淋巴细胞频数、CD4+CD25+Treg细胞频数的变化与反映HBV-ACLF病情程度及进展的实验室指标TBil、PTA和MELD评分具有相关性。3)与对照组比较,基于正虚病机的中医药益气健脾法治疗的治疗组,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实验室指标TBil、ALT和MELD评分明显改善,淋巴细胞比例、T淋巴细胞频数明显升高,并且变化的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1)HBV-ACLF一旦发生,白细胞、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显示出与正常人和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特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上升;外周血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体现了HBV-ACLF一旦发生,机体的免疫处于某种“耗损”状态,与中医“正虚”病机有一定程度的“吻合”。2)HBV-ACL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特点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上升及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频数的降低愈明显,提示病情愈严重。3)HBV-ACLF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变化与预后相关:白细胞总数的上升趋势和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频数的下降趋势越缓,则患者病情进展越慢,预后越好;反之病情进展越快,病情越重,预后亦越差。4)基于正虚病机的中医药益气健脾法治疗HBV-ACLF改善T淋巴细胞的“耗损”状态,从而改善预后:益气健脾法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肝功能、MELD评分均明显改善,从而改善了预后。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频数的“耗损”状态,改善免疫功能是其改善预后的部分免疫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