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隔震对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at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隔震技术的日益成熟,对高位转换隔震结构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是针对转换层结构采用单一隔震形式的研究,缺乏对不同隔震形式的对比性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利用Midas Gen软件,建立不同隔震形式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地震时程分析以及静力弹塑性分析,结合计算结果阐述不同隔震形式对高位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高位转换结构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不同转换层设置位置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响应,说明转换层结构其下部子结构层间位移的突变情况;定义下部子结构层间位移角突变系数,用以描述高位转换结构下部楼层层间位移角的突变程度。  (2)对各工况模型进行反应谱和弹塑性地震时程分析,并通过调整地震波的输入方向,对比不同的上、下结构刚度比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高位梁式转换结构,采用不同的隔震形式均能有效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位移、层间剪力等响应。当采用基础隔震时可以有效改善高位转换结构在转换层位置以及下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发生突变的问题;当隔震支座设置在第三层和转换层时,下部结构层间位移角突变以及隔震层位置层间剪力突变会更加严重。  (3)通过对抗震模型和隔震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高位转换层结构在倾覆前的各项性能情况和结构各构件塑性铰的开展情况,找到各种工况下结构的薄弱环节。根据能力谱法,确定各工况结构在八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点,得到各工况塑性铰的分布情况。  (4)对四种工况进行基于层间位移角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根据结构在不同地震加速度峰值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层间最大位移角响应,确定结构易损性函数的参数,求得各工况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得到各工况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同破坏程度的概率。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黄、渤海重要底栖生物,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设置3种不同浓度(1/5、1/25、1/125的96 h–LC50)的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处理健康仿刺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活试剂盒分别检测仿刺参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在仿刺参呼吸树、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和酶活性变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中国地震区域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体系。此类结构形式多采用T形、L形、Z形等异形截面形式,而不是传统的规则剪力墙和框架柱。柱的取代以及普通剪力墙墙肢的减
随着空间结构对建筑外形和受力要求的提高,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构建的树状结构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节点是树状结构得以形成的最关键环节,铸钢节点因整体浇铸成型,避免了相
聚硅酸铁(PSF)是将铁盐引入到活化硅酸中得到的聚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效无机大分子絮凝剂。铁盐作为其主要原料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性能品质,究竟哪种铁源制备聚硅酸铁最好尚未有人研究。聚硅酸铁熟化过程中会凝胶,化学变化复杂。这是制约聚硅酸铁实际应用的一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本文采用硫酸亚铁、氯化铁、硫酸铁和聚硫酸铁四种不同铁源优化制备聚硅酸铁混凝剂,SEM、Fe-Ferron逐时比色法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