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间接故意的构造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刑法理论有关间接故意的专题研究较少,而实践中与此相关的问题则成为一个较难突破的“瓶颈”,形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尴尬境地。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间接故意的构造问题,从法理的角度剖析间接故意的构成要素,以明确间接故意的法定概念的完整内涵。同时,对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及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分问题,也进行了论述,相信对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会有所帮助。全文分四个部分,约四万字。 第一部分:引言。对国内外刑法立法、理论中有关犯罪故意(含间接故意)的问题逐一梳理,提出本文探讨的问题。 第二部分: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结合我国刑法立法与理论,将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分为事实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在事实性认识问题上,通过对传统刑法理论中“结果核心观”与“行为核心观”的评析,指出由于间接故意犯罪都是结果犯,因此间接故意概念中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与直接故意概念中的不一样,仅指构成要件的结果。间接故意认识内容的范围应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全部要素与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在违法性认识问题上,以当前争议较多的“以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作为故意的认识内容”这一问题为契机,通过认识主体、评价主体的明确化,对“法”的解读及犯罪客体与违法性认识三问题的探讨,得出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应“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采取违法性认识作为间接故意的认识要素。 第三部分: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首先对放任作了详尽描述,然后以“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这一问题为基点,对间接故意意志因素的内涵重新作出界定: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仍决意实施的心态视为放任。较通说中的间接故意,无论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笔者所言间接故意与其都显著不同。在行文中,还对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提供了理论标准,这将对司法实践有一定帮助。 第四部分:结语。对全文进行综述,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犯罪是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确定一个犯罪行为是一罪还是数罪,直接关系到对此犯罪行为的定罪与量刑。虽然我国罪数理论起步较晚,尽管我国学术界对罪数问题已有一定研究,但相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通过2000kN·m夯击能强夯施工产生的振动波监测工程实例,确定强夯施工时产生的振动影响的安全距离。 Through the 2000kN · m ramming can be strong rammer vibration gen
期刊
洗钱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的严重挑战之一。由于科技的进步、贸易的发展,洗钱的概念、手段、范围都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洗钱领域从传统的银行部门逐渐向期货部门延
纯粹经济损失的发生源于各主体的经济利益牵连,指被害人直接受到的经济上的不利益或金钱上的损失,而不是因被害人的人身或有形财产的损害而间接引起的损失,通常表现为受害人
由南京栖霞建设集团开发的月牙湖花园小区,为全国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示范小区,(在1999年11月通过科技部和建设部的综合验收,被授予“全国小康住宅示范小区”金
引言:简述情事变更制度的概念、渊源及其发展,结合国际国内关于情事变更制度的立法状况引出该文要讨论的问题.第一章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介绍情事变更制度的渊源及近代发展情况
中国驰名商标法律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保护框架,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法律规范的接轨。但也还存在驰名商标总量不足、认定方式不同、驰名商标保护观念不强、自
本文以近年来呈现蔓延之势的职务经济犯罪为研究对象,对久治不衰的职务经济犯罪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深入详尽的考察,概述了职务经济犯罪的特征以及现状,在对其构成进行分析的
该文从旅游活动的本质和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合同法》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在借鉴国外旅游合同立法先进经验和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旅游合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