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股骨颈骨折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ONFH早期诊断的时机,以及在股骨颈骨折后不同阶段的并发ONFH的中医证侯的特点,为临床制定此类患者的术后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于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间随访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50例共50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术后≤3个月、4~6月、7~9月、10~12月、13~18月、≥19月不同时期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影像学评估包括MRI和X片,并参照ARCO分期进行分型。中医证候分型分为筋脉瘀滞和肝肾亏损型。结果1.平均随访20.9月。本组病例在术后各时期首诊及复诊的MRI诊断并发ONFH结果均为一致(100%)。术后不同时期,MRI检查较X片检查发现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ONFH的敏感性不同。其中,术后2~6月时期,MRI发现ONFH更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时期,MRI发现ONFH更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8月及≥19月后的时期,两种检查方法发现ONFH的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时间变化,股骨颈骨折后并发ONFH的ARCO分期发生进展。其中发现放射前期(ARCOⅠ期)时间为2~17月,平均(7.636±4.293)月;发现塌陷前期(ARCOⅡ期)时间为3~26月,平均(15.875±7.736)月;发现塌陷期及骨关节炎期(ARCOⅢ,Ⅳ期)时间为9~34月,平均(17.600±11.675)月。3.股骨颈骨折后并发ONFH在不同时期中医证型有所不同。≤3月组较4~6月组的病例出现筋脉瘀滞证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组较4~6月组出现筋脉瘀滞证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组和≥7月组比较,筋脉瘀滞证型病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2个月行常规MRI检查即极大可能可以排除并发ONFH,并且可以准确诊断已并发ONFH。在股骨颈骨折后1年内,MRI诊断并发ONFH的价值远高于X片。MRI检查能比X片平均早8个月诊断并发ONFH。股骨颈骨折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可能有助于及时察觉病情变化以早期诊断并发的股骨头骨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