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频识别的煤矿井下人员跟踪系统监控子系统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lovey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是为基于射频识别的煤矿井下人员跟踪系统开发的一套计算机监控系统。本课题的主要工作是将井下检测分站采集的人员信息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传送至地面中心站监控计算机,监控计算机对人员信息进行存储和显示,实现人员的跟踪。本设计中,计算机数据通信采用RS-485总线和CAN总线相结合的方式。井下检测分站与集中器之间通信采用RS-485总线,而集中器与地面中心计算机之间通信采用CAN总线协议。RS-485总线采用主从式结构进行多机通信,主机是集中器,从机是井下检测分站,所有操作均由主机控制,各台从机不能主动发送任何命令或数据,相互之间也不能进行通信。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信总线,网络上任一节点均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向网络上任一其它节点发送信息,所以通信方式较灵活。本系统详细介绍了CAN总线节点的设计要点。地面中心监控计算机的串行通信程序用VC++的MSComm控件编写,程序简洁、运行可靠。编写了一个基于VC++的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即开放式数据库连接)的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用于显示井下各检测分站的人员信息,存储人员的历史信息等。同时,编制了一套简单、便于维护的绘图软件,并利用此绘图软件绘制了矿井拓扑图。使用矿井拓扑图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各井下分站的分布情况,及处于各井下分站范围内的人员信息。
其他文献
将堵漏剂按桥接类堵漏剂、高失水堵漏剂、暂堵型堵漏剂、膨胀类堵漏剂、可固化型堵漏剂和复合材料堵漏剂进行分类,通过对这6类堵漏剂进行比较,评述不同类型堵漏剂承压性、封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除了与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配置和制造质量等因素有关之外,还与设计、安装、调试、整定、运行及管理人员对装置原理、接线、整定原则、调试方法等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水平密切相关。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实现了变电站远方四遥,提高了电网的数字化管理程度、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在这种形势下,也对变电站微机防误闭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传统防误闭锁装置进行深入研究,比较传统防误闭锁装置优缺点、发展的趋势和现状;然后,探讨传统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弊端及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Qt开发工具设计了新形势下的跨平台微机防
模糊控制是一种国内外现代控制理论应用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并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本文介绍了智能控制理论重要分支模糊控制理论的概况、发展及应用。通过对模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PIH)简称妊高征是孕妇特有的而又常见的疾病,极大地威胁着母婴的健康。由于其发病机制的不清,尚未有较完善的治疗措施,妊高征仍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结合大庆腈纶厂腈纶纺丝生产线中的水洗段自动化改造项目进行的。对现场总线及先进控制技术在化工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结合应用做了一定的研究。 首先
本文从中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设置的几种常用类型及设置原则入手,首先计算了怼依3项目厂用电系统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电容电流值,然后根据计算结果重点研究四个方案,通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对输电线路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探索新型的保护原理和方法,不断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是广大继电保护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论文以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利用暂态信息实现的输电线路保护原理,既有理论研究又面向实际应用目标,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论文在分析线路暂态电流极性比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得出了
随着电力电子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固态器件取代了传统的机电式、触点式继电器和接触器,固态配电方式正取代传统的配电方式成为现代先进飞机电气系统中的主要配电方式。 本论
作为银川东±660kV换流站的主要设备的换流变压器,是目前世界上单体容量最大换流变压器,由于宁东~青岛的±660kV直流输电工程为国内首次建设,国内电力施工、科研单位均无±660kV换流变压器现场试验装备和经验。±660kV换流变压器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特殊性,主要是阀侧电压高、套管长,相对于±800/500kV换流变压器现场试验难度更高,要求试验设备具有较高的试验电压和技术参数。在国内缺乏现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