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课题通过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现场监测,深入研究了顶板沿纵向和推进方向的运动破坏规律、项煤的运移、破碎、冒落规律及支架阻力的变化特点和对支护、放煤工艺的适应性,提出了改进放煤工艺和支架结构性能的建议.该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工作面几何尺寸、采高、采煤机截深及割煤方式、放煤步距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摸索出适用于4326超长工作面和高性能配套设备的高效综放工艺,达到高效综放软件和硬件的高度统一和相互促进.通过对提高回收率途径的深入分析,该课题提出并实践了降低初采损失的超长工作面布置,降低端头损失的新型电液控制端头放煤支架及下端头切顶小支架,降低工艺损失的新型电液控制中间放煤支架、端部及中间进刀方式、放煤步距、放煤顺序、后部输送机回没装置,开展了用电磁波CT探测技术探测地质构造、煤层裂隙发育区、煤层厚度分布的研究,结合先进的方法和精细管理,以稳产、高产和合理的煤炭损失成功推过了落差大于3.0m、横贯工作面的王楼1#断层.4326工业性试验实现了高回收率基础上的高产高效,最高日产24047t,平均日产20376t;最高月产631668t,平均月产570532t;最高工效369.39t/工,平均工效313t/工;累计回收率为87.43%.工作面单产达到了年产684万t的水平,并具备800万t的生产能力,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国内领先,多项生产技术指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此成果将中国高效综放核心技术推向一个全新高度,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厚煤层开采独树一帜、与一次采全高的高效综采技术齐头并进、平分秋色的可喜局面,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