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宜居的重要保障和农村发展的资源依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持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结合农村当地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模式,并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理论价值和现实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邯郸市肥乡区当地农村为调研对象,从美丽乡村建设的视角出发,选取了公共物品、乡村治理、多中心治理、非正式制度等学术理论作为研究依据,在大量的文献积累前提下对相关的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概念进行界定。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方法,就农民环保意识、垃圾处理方式、垃圾配套设施供给情况、政府环保宣传工作等问题展开调研。发现虽然肥乡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虽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治理政策逐步推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加强垃圾治理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垃圾治理管理制度体系、营造垃圾治理宣传教育氛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但是,由于当地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时间较短,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实践困境,如:环保意识普遍淡薄,生态理念有待提升;无害化技术落后,生态化处理较低;治理结构不合理,管理体系不全面;治理资金来源单一,环境保护预算紧张;垃圾分类推广难,居民认知水平低等。为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建议: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治理有序开展;强化管理责任,落实环保监督;加强农村生态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环保主体意识;转变传统治理模式,建构环保区域体系;拓宽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环保投资机制;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完善协同治理综合网络。概言之,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环境治理的具体建议,以期改善肥乡农村垃圾处理状况,从而推动美丽乡村的生态建设,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