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和历届学生创作者为主体崛起于南方文坛的“相思湖作家群”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其中代表作家东西、凡一平、朱山坡等人的许多文学作品相继被成功改编为电影作品,在文学界、影视界、文艺评论界以及读者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从主题立意到人物刻画,从事件铺陈到情感舒张,从历史回溯到现实思考,一方面,文学为电影剧本改编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电影又对原著有所提升。相思湖作家文学作品与电影深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和历届学生创作者为主体崛起于南方文坛的“相思湖作家群”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其中代表作家东西、凡一平、朱山坡等人的许多文学作品相继被成功改编为电影作品,在文学界、影视界、文艺评论界以及读者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从主题立意到人物刻画,从事件铺陈到情感舒张,从历史回溯到现实思考,一方面,文学为电影剧本改编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电影又对原著有所提升。相思湖作家文学作品与电影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为文学在新时代不断拓展、延伸、增大、强化自身价值提供了经验启迪。从“相思湖作家群”这一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学群体入手,以其中与电影行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东西、凡一平、朱山坡三位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分析这些作品频繁被搬上大银幕的原因和成功所在,希冀为从文学到电影这个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提供更多可参考和借鉴的路径。
其他文献
《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是广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亦是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成果之一,汇集保存了各地区和各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成果。其内容详实,按民族编排,记录了广西十二个民族的歌谣作品,歌谣种类丰富。广西歌谣卷的编纂过程,首先以县为单位开展普查搜集工作,编印出县级卷歌谣资料本。然后编委会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思想性的原则从中筛选作品,通过编加歌题、写定曲调、补充翻译、补充注释、附记等方式整理
现代汉语三音节“X不是”经常作为词出现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但目前对于“X不是”的词汇化研究还鲜有人论及。本研究选取已进入现代汉语权威工具书并且标明词性的“莫不是”“可不是”“别不是”“怕不是”“该不是”“要不是”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结合历时与共时、描写与解释的方法对“X不是”的词汇化进行探究。我们首先对“X不是”的构成和语义语法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X不是”具有主观性和评注性的语义特征,分析了“
翻案诗是一种对古已有之的经典故实、修辞手法、固有观念进行质疑、反诘、否定的诗歌题材,具体表现为推翻旧意,形成新立意;重议旧论,翻为新感受;逆转旧法,创用新修辞;诗内翻转,产出新思辨。翻案诗的创作法,则被称为“翻案法”。现有对翻案法这一诗法概念的研究存在泛化的问题,需同“进一层法”、“此反而用之”法,特别是黄庭坚的诗法概念“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区别开来。其与“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区别有三:思维方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纪实类电视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结构方式,在记录社会现状,呈现时代特性,突出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时代报告剧作为新时代中国纪实类电视的发展创新,采用的是单元剧的叙事结构、新闻+电视剧的模式与单元联合化的制作方式,在真人真事为基础,以纪实风格为特征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它的成功创作为今后文艺创作如何体现时代精神,做到与审美艺术的
文言文复习课应该区别于新授课,应该在知识点的梳理、课文内容的深度解析、课外知识的迁移、写作应用实践等方面作充分的延伸。以《小石潭记》复习课为例,探索文言文复习课创新、高效的授课形式,在新授课的基础之上,进行穿线归纳、分析整合、拓展实践,从知识点的梳理、题型的设计、课外对比阅读、写作应用等方面构建知识结构,扩充容量,创新文言文复习课授课模式,使学生喜闻乐见,学得其法。
《岭表纪蛮》是刘锡蕃基于对广西的田野调查,并结合历代岭南地方志文献所撰写的一部地方志著作,记载了民国时期岭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是研究岭南少数民族民俗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史料。《岭表纪蛮》全书共三十章,其中第十八章《歌谣》、第十九章《音乐》和第二十章《娱乐的种种》主要记述了岭南少数民族的歌谣、乐器和娱乐活动,对岭南少数民族文娱习俗作了全面的记录,是研究岭南民俗的重要资料。论
煤砂罐是中国传统陶器的一朵奇葩。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煤砂罐是一种以煤为主要原料、制作独特的民间陶器,其原料、成型与工艺、炉窑构造、烧制过程、过釉等工艺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过去,因其功能丰富,在仫佬族人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因此被称为仫佬族神罐。本文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角度,对广西罗城仫佬族煤砂罐的由来、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纠正前人关于“煤砂罐来源”的错误论述。以煤砂罐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变迁、
研究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诗文材料为研究对象,补充了《历代辞赋总汇》《南齐书》《文心雕龙注释》中的有韵之文,运用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对齐梁陈隋时期的诗文用韵进行全面描写与统计,旨在归纳这一时期通用性质的诗文韵部系统,确证其通用性质。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标,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分条例说诗文基础材料的处理办法。根据韵脚字整理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列举相关韵
资中县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西北部,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显示,资中话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本文以四川资中话语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全面描写了资中话的语音面貌,归纳了资中话的音韵特点,整理了资中话的声韵调配合表以及同音字汇表。将资中话语音与中古音做纵向历时比较,揭示资中话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将资中话语音与普通话做比较,考察资中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异同;将资中话语音与其他西南官话方言语音做横向共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