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以记者的生存状况为研究视角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视角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信息传递日益广泛的时代,媒体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媒介系统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因子,同样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作为当代最显要的“社会公器”,媒介系统对整个社会生态的平衡发挥着重要的维系作用,如果它在大众传播中出现生态失控或失衡,将会对整个社会生态造成巨大破坏.而记者作为媒介与社会的连接点,他们的生存状况对整个媒介生态的平衡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以记者的生存状况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媒介生态成为本文的创新之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文从记者的生存状况入手,分析媒介生态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运用文献综述法之外,还使用了数据分析、个案剖析等研究方法,分别从记者的职业安全、职业保障以及职业认可度三方面阐述记者的生存状况.当职业群体为生存焦虑的时候就否定了他们所处的职业环境,记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在媒介生态中处于基础地位,他们的新闻活动直接关系到信息在整个媒介生态链中的后续传播.但是,记者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职业保障无法满足、职业认可度不高??这些都影响着媒介生态的平衡发展,都透露出媒介生态系统的失衡.记者职业安全受到威胁从侧面反映出舆论监督的困难,职业保障无法满足透露出媒体用人机制的缺陷,职业认可的降低导致职业道德的丧失.记者的生存困境阻碍了他们完成职业使命,也阻碍了媒介生态的平衡.  造成记者生存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运用新闻法学与社会学的知识、用系统论、整体论的观念将媒介生态置于社会大系统中,研究分析造成记者生存困境的原因,法律的保护性措施不足、市场化媒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制衡、媒体用人机制二元化的固有缺陷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等等.  以记者生存状况为切入点,从信息传播的源头分析媒介生态的失衡现象以及原因,其目的是想通过对记者生存状况的改善,有效地重构媒介生态的平衡,维护社会各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平衡.政府需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媒体需要规范人才机制、新闻法制的健全、新闻记者的自律以及社会文化的自我修正等等都会使得媒介生态趋于平衡、健康的状态.  只有信息的传播渠道通畅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只有媒介生态的平衡才能有社会生态的稳定,维护媒介生态平衡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因此,对记者的生存状况应该予以重视,媒介生态的失衡现象也不容忽视.政策、经济、社会以及媒介本身都要采取措施,在现有的社会系统框架内通过有效地调适,重构媒介生态系统,最终达到相对的动态的平衡.
其他文献
微信自2011年1月推出以来,成为移动终端即时通讯服务的典范代表并受到广大网民的不断追捧。五年时间里,微信的月活跃量达到六亿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基
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电影合拍成为一种新型制片模式,在践行民族文化自觉、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增进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上有着特殊优势,中美合拍是其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
网络传播十分显著地改变了我国的政治生态。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平台,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网民的信息获知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它又成为党和政府听取民意、凝聚民心
本论文从舆论学角度出发,运用新闻学以及舆论学的基本知识,研究网络舆论如何对学术腐败进行监督,探讨网络舆论对学术腐败的监督机制,对网络舆论对学术腐败监督机制的构建作了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