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整形外科的重要治疗手段,有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日益完善。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扩张后的变化上,对于有关手术效果的远期变化则研究较少。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研究扩张皮肤移植后的转归变化,对其变化规律及机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一.实验研究 〔方法〕、选用8只普通成年狗(雌雄不限),平均体重14.5kg。在每只狗背部设计四个解剖部位相对应的皮瓣(7cm×10cm大小),于每个皮瓣下都置入150ml矩形扩张器一个,并在头、尾侧各选取一个皮瓣作为对照,不予扩张。注水8周后行扩张器取出术,扩张组:在皮瓣远端切取标本后形成和基底大小一致的皮瓣原位移植;对照组:一侧切取标本后直接缝合,另一侧同样形成蒂位于腹侧的皮瓣原位缝合,以作远期观察。沿各组皮瓣边缘文身并取样。以后随机将8只狗分为四组,每组两只,分别在皮瓣移植后3周、6周、3个月、6个月将狗处死,描记皮瓣大小并取样,以测算皮瓣面积变化。然后在实验部位取材,进行以下检查:(1)组织学检查: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表皮、真皮、包膜变化,并测量表皮、真皮厚度;(2)电镜检查:观察皮肤各层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细胞生物学变化;(3)免疫组化检查:通过标定细胞骨架蛋白(α-SM actin),观察其不同阶段的表达,了解皮肤内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凋亡情况;(4)生物力学检查:取1cm×4cm大小的皮肤四块,修剪去包膜及肉膜,在Instron材料实验机上分别进行应力-应变、应力松弛、极限抗拉强度测定;(5)胶原含量测定:测定100mg干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反映皮肤胶原含量的变化。 〔结果〕(1)扩张皮肤于移植后有一定程度的回缩(约10%),3个月后基本稳定;(2)表皮层于扩张后明显增厚(P<0.05),移植后6个月恢复正常;真皮层于扩张后明显变薄(P<0.05),移植半年后基本恢复;扩张包膜于6个月后吸收。(3)电镜下可见扩张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基底细胞及棘细胞胞浆中含有大量的张力丝,移植后3个月恢复。真皮层于扩张后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束,粗细不等,排列紊乱,密度无变化。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功能活跃,真皮深层有肌成纤维细胞存在,其胞浆内微丝明显。移植后3个月成纤维细胞功能恢复正常,胶原排列趋于整齐,肌成纤维细胞消失。扩张后包膜内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常见,移植后3周肌成纤维细胞数量更多,3个月后消失。(4)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扩张皮肤内除了血管外,一些成纤维细胞也被染成棕色,说明已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包膜中成纤维细胞染色明显。移植后3个月,皮肤和基底组织内除了血管外,未再发现有成纤维细胞染色现象。(5)生物力学检查显示,扩张后皮肤的粘弹性及强度均下降,前者于移植后半年恢复,后者恢复较慢,移植后6个月仍未完全恢复。(6)皮肤胶原含量于扩张后略低于对照组及正常皮肤(P>0.05),移植后恢复过程中也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