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已成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广泛共识,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理论以及它所提出的诸多研究议题:物质循环、共生系统、规划设计、评价体系等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研究课题。生态工业园区用地使用方面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但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该问题认知的进一步深化。本文以生态工业园的用地结构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工业园用地类型分布对比分析的定性研究与人工神经网络的定量计算为方法,分别研究了用地类型空间分布、用地比例及各用地类型间的相互关联对生态工业园用地结构造成的影响,通过研究揭示了用地结构设置的空间意义,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定位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是对论文的一个总体把握。第二部分为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进展的介绍。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层面上为我国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园提供依据。对国内外一些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进展和园区特征进行了介绍。第三、四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为了研究的细致和更加符合实际,作者绘制了典型的生态工业园用地结构图,获得了基础研究资料,进而将生态工业园用地结构分解为各用地类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生态工业园的各类用地分布及相互关联的对比分析研究,得出用地类型空间布局对生态工业园的作用影响。然后仍以典型生态工业园作为研究对象,明确用地比例对比情况,根据用地比例上的差异,来比较不同用地结构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用地适宜比例。两部分研究的结果相互印证,增强了研究的可信性与准确性。文章的第五部分为结论,包括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