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效率收敛的影响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和经济繁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互联互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桥梁和港口,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引发了沿线国家和全球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担忧。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为中低收入经济体,其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环境资源代价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上存在能源消费高、能效低问题,其单位GDP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0%。已有研究广泛认为提高能源效率是应对资源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尽管各国都有提升能源效率这一目标,但各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果能效水平低的落后国家以更快的增长速度追赶领先国家,那么能效低的落后国家与能效高的领先国家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也就更小,即存在能源效率收敛。贸易作为经济增长、技术扩散和转移的重要渠道,可能带来沿线国家能源效率的提升和差距的减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效率差距的演变和收敛性、以及贸易对其能效收敛性的影响,这对于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整体能源效率、减小能源效率差距、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结合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收敛模型和贸易影响环境质量的理论假说归纳演绎出贸易作用于能源效率收敛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效率和贸易现状。然后,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是否存在收敛性,是否向发达的欧盟国家收敛,收敛速度在不同能源效率增长水平下、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地理区位的国家间的异质性。接着,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总体和异质性的角度实证分析了贸易对其能源效率收敛的影响。最后,探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技术溢出效应作用于能源效率收敛的方向和大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研究样本、研究视角和异质性分析上均实现了创新。本文对以下具体问题进行研究:第一,利用DEA模型,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总体分析其收敛性。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先进的欧盟15个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东西亚地区,接着是东南亚地区、中东欧地区、南亚地区和中蒙俄地区,中亚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最低。从时间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的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除了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他时间大致保持上升趋势。不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还是分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存在β-条件收敛,且均向欧盟15国条件收敛。第二,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沿线国家全要素能源效率在不同能效增长率、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地理区位下的收敛异质性。结果发现,只有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较大条件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收敛现象并向发达的欧盟国家收敛。随着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的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较快条件下,相对高收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速度更快,且中东欧、西亚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的速度比中东亚国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速度快。第三,利用交互项回归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对能源效率收敛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城镇化率以及不同经济结构条件下,贸易影响能源效率收敛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整体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并未显著地加快其整体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进程。就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沿线国家,其出口和进口贸易有助于加快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速度,而该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沿线国家还不够显著。就不同城镇化水平而言,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反而对城镇化程度较高的沿线国家的能源效率收敛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沿线国家,却可能加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但效果还不明显。就不同经济结构而言,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工业增加值占比较大的沿线国家的能源效率收敛产生加速的影响,而在工业增加值占比较低的沿线国家,加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速度的效果不明显。第四,利用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技术溢出效应作用于能源效率收敛的方向和大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会有助于能源效率较低的沿线国家加快追赶能源效率较高国家的速度、缩小沿线落后国家和领先国家的能源效率差距,从而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能源效率。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沿线国家的能源强度收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高级技术溢出效应相比中低技术溢出效应,其对促进沿线国家的能源强度收敛更为有效,且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贸易规模效应对促进沿线国家的能源强度收敛更为有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构效应没有显著不利于沿线国家的能源强度收敛。第五,利用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每个样本国家能源效率收敛速度随其与中国贸易的异质性和时变趋势。结果发现,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个体和区域而言,能源强度收敛速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中国贸易的贸易规模和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于贸易规模和贸易技术溢出效应超过门槛值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它们的能源强度有着更快的速度去追赶领先的高能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对于正在扩大与中国贸易规模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占比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强度收敛速度正逐渐增加。此外,本文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总结发现,沿线国家的能源效率不论是整体还是分区域均呈现出收敛的趋势,且收敛速度在能源效率增长率较大时更快。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整体生并未显著地加速其能源效率收敛速度,但该影响在不同经济水平、城镇化和经济结构的沿线国家中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能够从贸易规模和技术溢出效应方面加速其能源效率收敛的速度,与中国贸易联系更为密切的沿线国家的能源效率收敛速度呈现出更快的趋势。最后,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层面,需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经济以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速度;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加从中国进口的中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规模和比例;降低从单一国家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的集中度。从“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地区层面,中蒙俄地区和中亚地区需要大力提升其先进技术水平,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升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的速度;“一带一路”沿线的高收入国家和中东欧西亚国家,应努力实现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幅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沿线国家应扩大其进出口贸易规模,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沿线国家应提升其学习和吸收外来技术的能力;城镇化水平较高国家的石油出口国和工业增加值占比较低的沿线国家,应逐步转变经济结构,并增强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未超过与中国贸易规模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门槛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加强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其他文献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发展道路中无法回避的发展障碍,如何协调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极具挑战和现实意义。同时,分权体制框架下,地方环境行为存在着激励不足和“底线赛跑”的可能,加剧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近年来,生态补偿政策逐步进入到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体系中。与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政策相比,转移支付政策能够解决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激励不足”问题。转移支付政策作为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
学位
近年来,中国股市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股票市场拥有着显著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还能起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是经济体系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在数量上占绝对主体,在不对称的投资者结构下,大量存在的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市不能发挥价值发现作用和大量异常波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通过社交网络和信息网络不
学位
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可知,一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来源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内部影响因素方面,其可归纳总结为鲍莫尔效应、恩格尔效应以及资本深化效应等;外部影响因素方面,则主要是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不同经济体之间贸易、投资等活动对一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开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快速的工业化发展促进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
学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人口总数中占绝大部分比例的群体,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场所。无论是对经济,还是对社会来说,农业的生产,农民的发展,农村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建国以来,我国三农状况从农业的薄弱、农民的贫困、农村的落后一路发展,成绩斐然,无论是在农业产量、农民收入消费、还是农村经济与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及城乡比较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想促进经
学位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受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工具逐渐完善积累了丰富经验。2008年经济危机后,政府更是加大财政支出的数量与规模投入,日益扩大的财政支出规模,刺激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中国特有的“发展奇迹”。但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之前依靠总量与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忽
学位
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生存环境和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事实上,这些结果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类不良消费行为造成的。为了应对生态环境退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及各界人士积极倡导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消费方式,如,闲置资源分享。与此同时,现有学者就促进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不同视角展开大量研究,大都认同闲置资源分享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社会层面上看,闲置资源分
学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关系国家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加快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关键在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保证,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学位
预算松弛是指在编制预算时,预算人员有意低估产能或收入,或者有意高估资源和成本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国内学者围绕预算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企业的生产、销售、投资、研发等日常经营活动都会涉及到预算管理行为,但现有学者主要从单一层面研究了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其次,现有关于预算松弛的观点有权变
学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陷入停滞,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开始强调金融和贸易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世界各国在金融和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性,并对金融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与此同时,银行资本的跨境转移引发了有关外资银行是否能为本国的金融稳定性及国际贸易作出贡献的讨论。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国内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金融国际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但是外
学位
创新是驱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企业是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要大力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培育更多绿色企业与绿色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股票市场是企业重要的直接融平台,具有融资、信息传递、监督治理、风险分散等功能,能够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影响。2019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