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引起的致死性神经紊乱传染病。R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其具有五种结构蛋白,分别是N蛋白,P蛋白,M蛋白,G蛋白和L蛋白。在五种结构蛋白中,G蛋白在病毒结构蛋白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存在于病毒表面,既是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又在病毒侵染宿主造成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病毒感染性直接相关。本研究根据RV弱毒型LBNSE株G基因全序列,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G,用于完整表达RV G蛋白。重组表达质粒p ET-30a-G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株BL 21(DE3)中,利用IPTG诱导,并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对其表达性进行分析,结果一致性的在蛋白分子量67 KDa附近出现了蛋白大量表达的条带,表明构建的p ET-30a-G重组质粒正确表达G蛋白,大约为67 KD a,并且具有相应的蛋白反应原性,可用于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对RV弱毒型LBNSE株与野生型IMDRV-13株的G蛋白进行真核表达,并成功构建了两种不同真核表达载体p CAGGS-G/p CAGGS-13G。利用免疫荧光与RT-PCR的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出现了特异性的荧光信号,RT-PCR鉴定出现了特异性的条带,表明构建的两种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具有正确表达G蛋白的能力。该研究成果可用于后续研究中鉴定Mc Ab的识别位点提供研究基础,并将为进一步揭示RV G蛋白生物学功能提供研究基础。为制备RV G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 Ab)及鉴定其识别范围,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多肽“PPDQLVNLHDFRSDEIEHLVVEE”与KLH的偶联物免疫小鼠,经筛选制备出一株阳性杂交瘤细胞,记作4D3,其亚类鉴定为Ig G 2b/κ链。利用构建好的表达载体p CAGGS-G/p CAGGS-13G鉴定Mc Ab的结合范围。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株Mc Ab与真核表达的人工减毒株LBNSE G蛋白可发生特异反应,而与强毒株IMDRV-13 G蛋白不反应。将免疫用多肽序列、毒株LBNSE相应序列和强毒株IMDRV-13相应序列相互比较,G蛋白的第264位氨基酸的改变直接影响该株Mc Ab的结合,由于261位至264位氨基酸构成G蛋白V区线性表位,可推测该株Mc Ab可识别G蛋白V区线性表位。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G蛋白的结构、功能和毒株的初步筛查提供参考,为控制和消灭狂犬病做出相应贡献。本实验室也设计了其他多肽序列的组合,正在进行单抗的制备,以期获得全覆盖的抗体组合,为狂犬病毒的基础研究和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