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家炎先生指出:“文学有地域性,这一事实似乎很早就受人注意。”关于现当代文学的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也已经有很多著名学者涉足。萧红小说以其独特的乡土地域魅力引发了读者和研究者们的兴趣,但是南方研究者对于东北地域的陌生和隔膜使他们难以读懂和发现小说中一些矛盾书写,以及叙述者隐含其中的错综复杂的情绪。笔者与研究对象有共同的地缘基础,熟知萧红小说的地域性特征和地域风情特点,从此处出发,我的论文将结合个人的东北乡村生存经验,从细部特征着手对萧红小说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别人忽视的,或者很隔膜的东北地域文化特征,并试图分析萧红隐藏在小说中对故土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以及这种情感对萧红小说创作的影响。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视点切入,以萧红最优秀的作品——《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中心,分析萧红的创作心理。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萧红小说对东北地域特色的悖论式叙事;这部分主要从环境特征、风俗特点这两方面来着手分析。在环境特征方面,主要论述空间的辽阔和时间的静止特点,发现了萧红小说中独特的空间意象和话语场——炕。风俗特点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萧红小说中独具特色的对婚丧嫁娶、分娩患病、节日风俗的书写。论文第二部分是承接第一部分来谈的,主要探讨萧红小说的东北地域叙事中蕴含的她对东北民性特征的思索。在萧红小说中,我们时常看到关于东北民性特征的矛盾书写。麻木冷漠,但又有深沉的感情,野蛮落后但又能觉醒抗争,种种矛盾交织在叙述当中。论文第三部分通过萧红小说中的这种对故土的地域风俗和民性特征的矛盾书写,分析萧红爱恨交织的故土情结以及这种情结的产生原因。分为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和身份、立场的复杂性两部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12月行剖宫产产妇98例,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
<正>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 bischemia,CLI)是一种严重的外周血管病变,由于动脉血供的减少导致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和肢体坏疽[1]。CLI由于动脉灌注不足不能满足肢体代谢
当今社会大学生兼职已经是日益普遍的现象,在兼职过程中引发的相关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正确有效规范的管理大学生的兼职行为也日益成为社会和各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讨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将消费者的反悔权作为一项法定权利予以规定,体现了在权益保护上向消费者适度倾斜的立法宗旨,反映了《消法》追求实质公正的
汉魏时期是中国文学上一个很辉煌的时代,其突出表现是诗歌的繁荣发展,而建安的乐府文学创作功不可没,在这一时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讨论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突出的问题行为,患儿表现为易分心、易激动、好冲动、坐立不安及攻击性行为较多等,如果不及时干预或干预方法不当,将可能会严重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业成绩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WTO对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国际文化贸易加速发展。其中,发达国家不仅主宰了文化商品的内容,而且深深影响着文化商品的流向、流速,文化商品对流入国
在电网信号实时测量分析中 ,信号频率往往是在变化的 ,很难实现严格的同步采样 ,从而带来了非同步采样误差 ,文章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分析了非同步误差产生的原因 ,建立了误
毕淑敏在新时期文坛上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有关她复杂、多变的文本已形成多样化的解读,本文从“女性意识”入手,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毕淑敏创作进行了解读。除了引言和结语,本文
现有法律法规等对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不尽一致,研究现行政策要求,犁清各种相关概念并对工资进行界定非常有必要。结合企业实际,对国企工资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