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结构的过渡族金属氧化物是一类非常吸引人的材料,源于这类材料可以展现出极为丰富的物理性质,例如从绝缘性、金属导电性到超导,从铁磁性到反铁磁性,从介电性质、压电性质到铁电性质,等等。而近些年来随着薄膜外延沉积技术特别是脉冲激光沉积(PLD)和分子束外延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在原子级尺度上制备高质量的氧化物异质界面或超薄膜。在2004年,A. Ohtomo和H. Y. Hwang在两种能带绝缘体SrTiO3和LaAlO3形成的异质界面上发现了具有高迁移率的二维电子气存在,这一工作开启了在氧化物界面广泛的研究热潮。之后,更多的奇异的电子相在氧化物异质界面上相继被发现。在我攻读博士期间,我主要利用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制备研究超薄膜La1-xSrxMnO3(LSMO)的磁学性质及其对LaAl03/SrTiO3异质界面的调控。论文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部分:1.金属氧化物界面及超薄膜的研究首先需要具备在原子层次上外延生长薄膜的能力。我们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PLD系统,配以原位的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从生长设备的角度实现了这一首要的要求;同时,为了获得原子层平整度的界面和超薄膜,衬底也必须具有原子级平整的表面,我们可以在常用的SrTiO3衬底上经过腐蚀退火处理,得到Ti02终结的原子级平整的表面。2.对于LaAlO3/SrTiO3异质界面:在导电机制方面,通过增加覆盖层La1-xSrx MnO3,利用掺杂改变其极性的办法,我们实现了在不改变LaAlO3/SrTiO3界面迁移率的情况下,对载流子浓度的调控;通过利用生长几个单层La2/3Sr1/3MnO3抑制衬底STO在PLD生长过程中氧空缺的产生,我们构造了新的LaAlO3/SrTiO3/LSMO/STO(衬底)界面,发现界面导电不仅和LaAl03的厚度有关,还和SrTiO3的厚度有关,间接表明了LaAlO3/SrTiO3体系载流子可能来源于氧空缺。在电输运的测量中,我们观测到了明显的负磁电阻行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该磁阻行为更可能由弱局域化导致,而非界面磁性;在利用SQUID进行的磁矩测量中,我们发现了该体系随LaAl03厚度饱和磁矩异常的变化,我们认为该信号来自氧空缺的行为,也非界面本征的磁性。3.在La2/3Sr1/3MO3超薄膜方面,我们研究了超薄膜中“死层’’(dead layer),即厚度仅几个单胞层,磁性和电导都大为退化的LSMO薄层,为此我们制备了Co/LSMO双层膜,在低温下观测到了明显的交换偏置现象,并且该交换偏置只有LSMO为1-2uc厚度时存在,表明薄膜具有反铁磁性。最后,基于死层的产生可能源于LSMO中Mn和衬底SrTiO3的Ti在界面处3d轨道发生杂化的理论,我们尝试利用生长LaAlO3间隔层的方法增强LSMO超薄膜磁性,结果与预想相反,即使是一个单胞层的LaA103也会使LSMO磁性变差。表明界面处3d轨道杂化影响LSMO薄膜磁性的理论并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