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萱草属(Hemerocallisfulva)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品种繁多,且应用价值很大。本实验采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萱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指纹图谱。实验结果如下:1.通过ISSR-PCR技术对3个原始种及97个栽培种共100种萱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建立了萱草属植物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该体系为:25μl体系中DNA模板1.5μl,引物1.0μl,Taq DNA聚合酶0.2μl,dNTP1.5μl,10×PCR buffer2.5μl,ddH2O18.3μl;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确定了各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12条引物共扩增出14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多态性百分比(PPB)达到97.22%,证明实验所选材料具有很好的遗传多样性。2.利用PopGene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份供试样品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856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455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6466,遗传距离在0.0946-0.6523之间,表明所选材料的基因覆盖率较广、种间变异较大;NTSYS软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多样性系数为0.69时供试样品聚为3类,第一类为编号1-18、20-31、33-50的样品,第二类为编号32、51-100的样品,第三类为编号19的样品。聚类结果分析表明:H.LittleBusiness、H.Foshou、H.BuffyisDoll、H.DaringDeception、 H.Zhujin、 H.RosyReturn应属于大花萱草(HmiddendorfiiTrautv.etMey.);H.Chaoyang应为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L)的杂交种。3.实验所用的两种原始种萱草(H.fulvaL)及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L)未聚为一类,该结果与熊治延等人、朱华芳等人及黎海利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但与朱云华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分析应与实验材料来源及所用引物不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