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蒙古族儿童诗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族儿童诗作为蒙古族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文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针对性较强的文学类型,承载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历史使命。《十七年》的蒙古族儿童诗的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专题研究十七年的蒙古族儿童诗,具体分析它的发展背景、表现的内容、艺术特征,努力勾勒该时期蒙古族儿童诗的发展概貌。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组成。导论交代了选题理由和意义、之前研究概况及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一章研究《十七年》蒙古族儿童诗的基本发展情况。在《十七年》这个文学史上的特殊阶段里,蒙古族儿童诗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出现了专门写儿童诗的作家、诗的内容形式基本定型并且理论研究开始萌芽。第二章研究了《十七年》儿童诗所表达的内容。本时期创作的蒙古族儿童诗主要以革命发展的背景和理想信念的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为新时期儿童指引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为主要内容。第三章研究了《十七年》蒙古族儿童诗的特点。这个时期的蒙古族儿童诗跟整个文学一样具有浓厚的时代政治特色。当时的蒙古族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现了主要以新旧、好坏的对比来体现新社会、新生活的美好。叙事诗基本都是以塑造有崇高思想的英雄儿童形象为目的等模式化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后早期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变化以及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Ⅲ~Ⅳ级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本论文采用社会历史批评法,比较法,文化人类学方法和视角,力求理论结合实际,在客观地分析了蒙古族网络文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概念和范围进行了划定。通过对蒙古族网络文学文
<正>[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发言都应给予积极评价
近些年,家养犬只的数量在持续的增加,特别是边疆地区有着养狗看家护院的习俗,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也开始饲养宠物狗,这就导致了基层地区犬类数量不断的增多,虽然
廖玉蕙是台湾“战后新世代”散文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散文作品多取材于台湾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感真挚细腻、笔法生动谐谑,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论文将结合具体作品
潘军的长篇小说《独白与手势》是以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为故事蓝本,经过虚构和艺术的加工,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和生活体验,以历史时间这一线性的叙述主干来讲述一个男人几十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62例住院老年患者,在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住院
本文试图通过对羌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瓦尔俄足”节的全面考察,揭示其所涵盖的丰富文化价值,进而探讨保护和传承羌族“瓦尔俄足”节相关的建议与对策。期望对我国少数民
武曌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历来对武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她在政治上的影响,很少有人关注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实际上武瞾自幼好学,具有较高的文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重写文学史的热潮下,学者们对建国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了新的解读,试图发掘出新的文学内涵。或许源于“三家村”三人身份的多重性和特殊性,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