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ING4、ER、PR、Ki-67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为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并有病理诊断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组织蜡块,根据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非瘤子宫内膜组织,共20例,病例组为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39例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76例。分别分析ING4、ER、PR、Ki-67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其生存率进行回访,并分析各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相关关系。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R表达阳性率为48.7%(37/76),低于不典型增生型子宫内膜组织76.3%(29/38)和非瘤子宫内膜组织95.0%(19/20),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组织中E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表达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3.9%(41/76),低于不典型增生型子宫内膜组织71.1%(27/38)和非瘤子宫内膜组织90.0%(18/20),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组织中P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PR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7%(53/76),高于不典型增生型子宫内膜组织34.2%(13/38)和非瘤子宫内膜组织10.0%(2/20),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组织中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者的生存率与Ki-67阴性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腺癌组织ING4表达阳性率为55.3%(42/76),低于不典型增生型子宫内膜组织89.5%(34/38)和非瘤子宫内膜组织100%(20/20),ING4蛋白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阳性者的生存率与ING4阴性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0),ER与ING4的表达呈正相关(r=0.241,P=0.036)。结论:1.ER、PR及ING4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而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表明四者的表达均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2.ER、PR、Ki-67及ING4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肿瘤的进展及恶性程度,对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3.ER、PR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生存率呈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