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多芳环及喹喔啉环结构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n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聚酰亚胺因其优异的热力学性能以及电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聚酰亚胺的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以便适应市场需求,比如将聚酰亚胺作为柔性OLED器件的基板材料时,需要聚酰亚胺具有更高的耐热性以及柔性。同时对于聚酰亚胺的制备工艺和原材料的结构选择也有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商用聚酰亚胺的原材料大多来自石油化工的提炼产品,聚酰亚胺的大量使用必定会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开辟新思路来研发高性能聚酰亚胺。本论文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基于三酚甲烷用于环氧树脂固化剂并赋予优异的耐热性能,我们将三酚甲烷引入二胺单体,制备研究含多芳环结构的聚酰亚胺材料。另一方面基于杂环结构功能化,设计将喹喔啉环这一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的杂环结构引入聚酰亚胺主链结构,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备得到三酚基甲烷,然后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含酚羟基的二硝基化合物双[(4-硝基-3-甲氧基苯氧基)苯基]-(4-羟基苯基)甲烷(OHDQB)以及含三氟甲基的二硝基化合物双[(4-硝基苯氧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甲烷(CFDNH),经还原得两种二胺,即酚羟基取代多芳环结构二胺双[(4-氨基-3-甲氧基苯氧基)苯基]-(4-羟基苯基)甲烷(OHDPA)以及含三氟甲基取代多芳环结构二胺双[(4-氨基苯氧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甲烷(CFDPA),通过核磁氢谱、碳谱、红外等表征手段对制备得到的两种二胺进行了表征鉴定。将两种多环芳烃取代的二胺OHDPA和CFDPA分别和商业的BPDA、BTDA、ODPA、PMDA经两步法反应分别得到多芳环聚酰亚胺OPI系列四种聚酰亚胺材料和三氟甲基取代的多环聚酰亚胺FPI系列四种聚酰亚胺材料,并对OPI以及FPI两个系列的聚酰亚胺薄膜进行了一系列性能表征比较。研究表明,多环芳烃结构的引入能有效改善材料的性能。其中,酚羟基取代多环芳烃官能团由于酚羟基的存在引发聚合物主链间醚键形式的适度交联,而使OPI系列聚酰亚胺材料展示了更好的热、力学性能,如:OPI系列的Tg在286~367℃之间,三氟甲基取代的FPI系列的Tg在209~292℃之间;OPI系列薄膜的拉伸强度在103~127 MPa范围,断裂伸长率为6.8~20%,拉伸模量为1.6~3.0GPa;FPI系列薄膜的拉伸强度为72~97MPa,断裂伸长率为5.8~15.4%,拉伸模量为1.51~2.53GPa范围内。三氟甲基取代多环芳烃官能团由于三氟甲基的大体积及吸电子效应,使FPI系列聚酰亚胺材料展示了更好的光学性能和溶解性,如:OPI系列的薄膜在500nm处的透过率为69.6-75.4%,截止波长在369-380nm的范围内,而FPI系列的薄膜在500nm处的透过率在77.1-82.8%之间,截止波长在370-394nm的范围内。我们还将具有抗菌效果的咪唑内盐与OPI系列薄膜以共价键结合制备得到咪唑内盐化聚酰亚胺薄膜,通过测试证明咪唑内盐化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抗菌性。第二部分,本论文制备了含喹喔啉环结构的二胺即2-[4-(4-氨基苯氧基)苯基]喹喔啉-6-胺(TNDPA),并通过核磁氢谱、碳谱、红外等表征手段对二胺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将含喹喔啉环结构的二胺TNDPA和商业二胺ODA以等比例组合,分别与商业芳香族二酐BPDA以及ODPA反应制备了含喹喔啉结构的聚酰亚胺薄膜(NPI1和NPI2),同时以商业ODA和商业BPDA和ODPA合成的薄膜(SPI1和SPI2)为参照,并对含喹喔啉环的聚酰亚胺薄膜NPI1、NPI2与商业薄膜SPI1、SPI2进行了一系列性能分析。研究表明:含喹喔啉环聚酰亚胺NPI系列的耐热性能要远远优于商业聚酰亚胺SPI系列,NPI1以及NPI2的Tg分别为374℃、331℃,薄膜的百分之五的热失重温度(Td5)分别为526℃、510℃,百分之十的热失重温度(Td10)分别为565℃、540℃,而相应的商业SPI1、SPI2薄膜的Tg分别为277℃、273℃,百分之五的热失重温度(Td5)分别为504℃、501℃,百分之十的热失重温度(Td10)分别为518℃、537℃。此外,NPI1、NPI2系列薄膜展现了较好的亲水性,和相似的光学透明性,这些性能改善有望拓展材料在微电子、航空航天、及生物医用等领域的应用。
其他文献
基于硒和硅元素的重要性,以及有机硒或硅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多种有价值的分子骨架中,如何以绿色的方法构建含硒和含硅化合物一直是合成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为响应绿色环保的合成理念,电化学得以快速发展。电有机合成化学与传统化学反应不同的是,以电流代替了传统的氧化还原试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传统合成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电有机合成化学是一种值得发展的绿色环保合
学位
在当前工业发展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越来越大,不但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寻找效率高、价格低廉且可持续的方法用于VOCs排放的消除非常有必要。目前VOCs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回收技术和降解技术,其中降解技术中的催化燃烧法是一种高效且简单的处理方法。VOCs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够深度氧化生成H2O和CO2。在目前研究的催化剂中,贵金属和非贵金属
学位
近些年,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可持续储能装置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各种储能器件中,超级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化学稳定好、无毒环保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低这一缺点,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因此,为客服这一缺点,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金属氮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材料虽然能提供较高的赝电容提升电容器的能量密
学位
将光催化材料构建成三维有序大孔(3DOM)结构可提升传质效率、缩短载流子迁移距离和增加反应位点,从而提高光催化产氢速率。钽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主要由钽的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钽酸盐类材料组成,作为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材料的重要成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钽系光催化材料的制氢效率却由于低的表面积,高的载流子复合率等问题无法进一步提升。本论文将以三维有序大孔结构为基础,探索在钽基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和应用
学位
CO2甲烷化反应是具有前景的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手段之一,深入研究该反应不仅在能源、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为CO2加氢生产其他低碳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设计具有高低温反应活性、选择性的催化剂是CO2甲烷化反应的关键。研究反应机理有助于理解活性中间体与活性位点的关系,助力催化剂的合理设计。本文通过Cr掺杂改性,设计了具有高低温活性的Ru/Ti1-δCrδOx和Ru/Cr2O3/Al2O3催化
学位
迄今为止,癌症依旧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癌症的攻克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在使用的同时更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会损伤正常的组织与细胞。随着纳米医学的飞速发展,利用纳米载体对化疗药物进行负载可以大幅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工作以二维纳米材料MXene金属碳化钛(Ti3C2)为抗癌药物的载体,针对此种材料在药物输运方面
学位
太阳能是解决能源短缺危机和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能源。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一种绿色环保技术。该技术具有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潜力,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具有层状结构的三元金属硫化物,ZnIn2S4是一种典型的可见光响应型催化剂,具有毒性低、结晶度好、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是目前比较有研究价值的光催化制氢材料。但因单独的ZnIn2S4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不高从而限制了实际应用。因此研究和开发
学位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因为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在近十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作为最具有潜力的光伏材料,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认证效率已突破了25%。然而,钙钛矿薄膜容易受到空气中水、氧、光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器件性能的下降,这也是阻碍钙钛矿太阳电池进行可持续发展和商业化应用的首要因素。多晶钙钛矿薄膜由于在成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晶核和较小的晶粒,通常具有高密度的缺陷。这些缺陷通常被认为是钙
学位
轻质烷烃是汽车、石油化工和发电厂等移动和固定燃烧源排放的主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之一,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对人类造成短期和长期危害。由于低碳烷烃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它们比长链分子更难降解。随着排放控制法规日益严格,开发高效催化剂已成为去除轻质烷烃等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由于增加了可接近的活性位点,超小金属纳米团簇与较大的金属颗粒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然而,由于水在活性位点的竞
学位
有机太阳电池(OSCs)因其柔性、质量轻、可溶液加工等特点成为近些年最受关注的第三代太阳电池技术之一。由于器件结构的优化、界面修饰的丰富、后处理的多元化以及有机半导体材料的飞速发展,OSCs单结能量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18%。但是,已报道的多数高效OSCs的性能对活性层厚度非常敏感,如何减小活性层厚度增加后PCE的显著降低是OSCs大规模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三元策略是提高器件性能的有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