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红枫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环境各介质中PCBs和OCPs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理化因素TOC、粒度、SPM、微生物等对于PCBs和OCPs的影响,对各介质中PCBs和OCPs的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红枫湖地区PCBs和OCPs的来源,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对红枫湖水体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和洱海进行了对比。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和C/N比值表明红枫湖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和湖泊内部,洱海主要以湖泊内源为主,与后面PCBs和OCPs分析结果相符。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及DNA呈现同一规律,表层是有机质和DNA的含量较高的区域,表层至底层整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表层是微生物量和活性最高的层段,有机质的降解主要发生在此区域。湖泊沉积物粒度与有机质和DNA变化趋势一致,暗示了有机质的降解过程主要发生在表层,SRI和SRB的分析表明微生物在有机质降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红枫湖沉积物中7种PCBs的含量范围在3.2~31.6ng/g之间,主要以PCB28和PCB52为主。其中PCB28的含量范围在0.5~4.6ng/g,平均为1.8ng/g,PCB52含量在0.4~28.1ng/g。PCB28和PCB52低氯取代的PCBs占PCBs总量的60%以上。各点沉积物中PCBs的组成基本一致,其含量的变化主要与其输入来源和环境条件相关。沉积物中PCBs随深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但表层含量比次表层低,表明近年PCBs的输入降低。PCBs与TOC和粒径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自身的理化性质相关,PCBs具有较高的憎水性,倾向于在颗粒态中分布,也暗示了其来源。 3、红枫湖沉积物中13种OCPs的组成主要以HCHs和DDTs为主。其中HCHs的含量范围1.6~8.9ng/g,平均值为3.2ng/g,沉积物柱均值表现为HW>DB>HE>JJD:DDTs的含量范围在0.9~25.7ng/g,平均值为7.8ng/g,沉积物柱均值表现为HW>HE>DB>JJD。HCHs按其组成来看,以β-HCH和γ-HCH为主,DDTs以p,p’-DDE和p,p’-DDT为主。a-HCH/γ-HCH的比值在范围在0.1~3.0之间,表明HCH在环境中发生了改变,而且林丹的用量高于混合HCHs。DDT/DDE+DDD的比值基本都小于1,暗示DDTs在环境中发生了较长期的变化,